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用稀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或SO32- |
B | 分别向盛有KI3溶液的a、b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 | a中溶液变蓝,b中产生黄色沉淀 | I3﹣ 能电离出I2和I﹣ |
C | 向饱和硼酸溶液滴入滴入2滴相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 | 无气泡产生 | 酸性:H3BO3<H2CO3 |
D | 向2mL0.005mol/L FeCl3溶液中加入5mL0.01mol/L KSCN溶液,再滴入5滴0.01mol/LNaOH溶液 | 溶液先变成红色,滴入NaOH溶液后产生红褐色沉淀 | 与Fe3+结合的能力:OH->SCN- |
A.A B.B C.C D.D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镁溶液与石灰乳反应:
B.Na与溶液反应:
C.溶液中通入少量
D.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要除去 FeCl2 溶液中的少量 FeCl3,可行的是
A. 加入铜粉 B. 滴入 KSCN 溶液 C. 加入铁粉 D. 通入氯气
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将少许样品溶于稀盐酸中,加适量氯水,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则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 )
A.只有 B.只有 C.、都有 D.以上都有可能
为了减少CO对大气的污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研究CO和H2O反应转化为绿色能源H2。已知:
2CO(g)+O2(g)=2CO2(g) ΔH=-566kJ·moL-1
2H2(g)+O2(g)=2H2O(g) ΔH=-483.6KJ·moL-1
H2O (g)=H2O(l) ΔH=-44.0KJ·moL-1
(1)氢气的标准燃烧热△H=__________kJ·moL-1
(2)写出CO和H2O(g)作用生成CO2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往 1L体积不变的容器中加入1.00mol CO和1.00mol H2O(g),在t℃时反应并达到平衡,若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则t℃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此时平衡常数将_______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平衡将向__________(填“正”或“逆”)方向移动
(4)为了提高CO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A.增大的CO浓度 | B.增大的H2O(g)浓度 | C.使用催化剂 | D.降低温度 |
(5)H2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可作燃料电池;若该氢氧燃料电池以KOH为电解质溶液,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I.取5mL0.1mol/L的KI溶液,滴加5至6滴FeCl3稀溶液;
Ⅱ.继续加入2mLCCl4振荡;
Ⅲ.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
(1)探究活动I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探究活动Ⅱ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2)为了测定探究活动I中的FeCl3稀溶液的浓度,现进行以下操作:
①移取20.00mLFeCl3稀溶液至锥形瓶中,加入___________用作指示剂,再用c mol/LKI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mol/LKI标准溶液VmL,则FeCl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mol/L。
③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则测定结果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Ⅳ.探究活动Ⅲ的意图是通过生成血红色的Fe(SCN)3溶液,验证有Fe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但在实验中却未见溶液呈血红色。对此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一:Fe3+全部转化为Fe2+ 猜想二:生成的Fe(SCN)3浓度极小,其颜色肉眼无法观察,为了验证猜想,查阅资料获得下列信息:
信息一:乙醚微溶于水,Fe(SCN)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信息二:Fe3+可与[Fe(CN)6]4—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K4[Fe(CN)6]溶液检验Fe3+的灵敏度比用KSCN更高。
结合新信息,现设计以下实验方案验证猜想:
①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 现象和结论 |
步骤一: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______________ |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猜想一不成立。 |
步骤二:往探究Ⅲ所得溶液中加入少量乙醚,充分振荡、静置分层 |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猜想二成立。 |
②写出实验操作“步骤一”中的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