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纳米Fe/Ni复合材料能去除污染水体的NO3-,Ni不参与反应。离子在材料表面的活性位点吸附后发生反应,活性位点被其他附着物占据会导致速率减慢(NH4+无法占据活性位点)。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1)酸性环境中,纳米Fe/Ni去除NO3-分两步,将步骤ii补充完整:
Ⅰ.NO3-+Fe+2H+=NO2-+Fe2++H2O
Ⅱ.___+___+___H+=___Fe2++___+___
(2)初始pH=2.0的废液反应15min后,出现大量白色絮状物,过滤后很快变成红褐色,结合化学用语解释整个变化过程的原因___。
(3)水体初始pH会影响反应速率,不同pH的硝酸盐溶液与纳米Fe/Ni反应时,溶液中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注:c0(NO3-)为初始时NO3-的浓度。)
①为达到最高去除率,应调水体的初始pH=___。
②t<15min,pH=2.0的溶液反应速率最快,t>15min,其反应速率迅速降低,原因分别是___。
(4)总氮量指溶液中自由移动的所有含氮微粒浓度之和,纳米Fe/Ni处理某浓度硝酸盐溶液时,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40min时总氮量较初始时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
(5)利用电解无害化处理水体中的NO3-,最终生成N2逸出。其装置及转化图如图所示:
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
②生成N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1)A、B、C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
(1)若A是一种黄色单质固体,则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浓的D溶液使纸张变黑体现了它的___________性。
(2)若C是红棕色气体,则A化学式可能_________;写出稀的D溶液与铜反应的离于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工业上治炼铝的原料是铝土(主要成分是A12O3,杂质为Fe2O3、FeO、SiO2等)。某研究小阻设计的提纯A12O3的方案如下
(3)滤液2中含有的溶质有NaOH、______和______(填化学式)。
(4)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后,若滤渣中Fe(OH)2被空气氧化,写出其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通入过量CO2生成沉淀A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FeSO4是一种补血剂,常温下久置易变黄,一般认为是二价铁被氧化为三价铁的缘故。
(1)已知:①Fe2+(aq)-e-= Fe3+(aq) △H1=akJ/mol
②O2(g)+4 e-+4H+(aq)=2H2O(l) △H2=bkJ/mol
则FeSO4在酸性溶液中变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常温下,配制浓度为0.1mol/L的FeSO4溶液,研究不同 pH 对Fe2+ 氧化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假设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不变)。
(2)在pH=5.5的环境下,该反应在0~15min的平均速率v(Fe2+)=_______;增大溶液pH,Fe2+被氧化速率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影响”)。
(3)在平衡常数的计算中气态物质常以压强代替其浓度,Fe2+在酸性环境下氧化的平衡常数K的计算表达式是______;常温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为2.5×1032L4 /(atm∙mol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Fe2+转化为Fe3+的趋势大 b. Fe2+转化为Fe3+的速率大
c. 反应进行得较为彻底 d. 酸性条件下Fe2+不会被氧化
(4)在pH=13的环境下,Fe2+的氧化变质可以理解为:
第一步: Fe2++2OH-= Fe(OH)2,第二步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当氧化达到平衡时,c(Fe2+)/ c(Fe3+)_____4.0×1022(填“>”“<”或“=”)。已知的Ksp[Fe(OH)3]=2.5×10-39,Ksp[Fe(OH)2]=1.0×10-15。
(5)根据上述分析,配制FeSO4溶液的正确方法是加入适量的铁粉和_________。
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制备Fe(OH)2:用图1所示装置,向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
B.测定H2的生成速率: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一定体积的H2,记录时间
C.除去苯中少量苯酚:向苯和苯酚的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过滤
D.检验淀粉是否水【解析】
取0.5 g淀粉于洁净的试管中,先加入5 mL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少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水浴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将下列物质溶于稀盐酸后,滴加硫氰化钾(KSCN)溶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加入氯水即呈红色的是
A.Fe B.Fe2O3 C.FeCl3 D.Fe(OH)3
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质量增加的是( )
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
C.漂白粉久置后变质 D.Fe(OH)2在空气中灼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