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无机材料,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领域。某化学研究小组利...

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无机材料,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领域。某化学研究小组利用Al2O33CN22AlN3CO制取氮化铝,设计如图实验装置:

试回答:

1)实验中用饱和NaNO2NH4Cl溶液制取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装置中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的导管A的作用是__(填写序号)

a.防止NaNO2饱和溶液蒸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NaNO2饱和溶液容易滴下

3)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在干燥管D末端连接一导管,将导管插入烧杯中的液面下,___

4)化学研究小组的装置存在严重问题,请说明改进的办法:___

5)反应结束后,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来测定氮化铝样品的质量分数(实验中导管体积忽略不计)。已知:氮化铝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氨气。

①广口瓶中的试剂X最好选用___(填写序号)

a.汽油   b.酒精   c.植物油   dCCl4

②广口瓶中的液体没有装满(上方留有空间),则实验测得NH3的体积将___(偏大偏小不变”)

③若实验中称取氮化铝样品的质量为10.0g,测得氨气的体积为3.36L(标准状况),则样品中AlN的质量分数为___

 

NaNO2+NH4ClNaCl+N2↑+2H2O c 用酒精灯微热蒸馏烧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撤掉酒精灯一段时间,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 在干燥管D末端连接一个尾气处理装置 c 不变 61.5% 【解析】 制取氮化铝:用饱和NaNO2与NH4Cl溶液制取氮气NaNO2+NH4ClNaCl+N2↑+2H2O,装置中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的导管A,平衡内外压强,使NaNO2 饱和溶液容易滴下,制得的氮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碱石灰干燥氮气,氧化铝、碳和氮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氮化铝和一氧化碳,方程式为:Al2O3+3C+N22AlN+3CO,D防止空气进入反应装置干扰实验; (1)饱和NaNO2与 NH4Cl溶液应生成氯化钠、氮气和水; (2)根据实验的需要结合大气压强原理来回答; (3)只要先将装置密封再利用热胀冷缩原理进行气密性验证; (4)实验必须对有毒气体进行尾气处理,防止空气污染; (5)氮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氨气,氨气进入广口瓶后,如果装置密闭,广口瓶中压强会增大,那么就会有水通过广口瓶的长管进入量筒中,根据等量法可知,进入到广口瓶中水的体积就等于生成的氨气的体积.所以通过量筒中排出的水的体积就可以知道氨气的体积,然后有氨气的密度求出氨气的质量,进而根据方程式求出氮化铝的质量。 ①产生的氨气极易溶于水,为防止氨气溶于水需要把气体与水隔离,因此应选择不能与氨气产生作用的液体作为隔离液;选用的试剂应是和水不互溶,且密度大于水的; ②反应前广口瓶的上方留有的少量空间填充的是空气,反应后广口瓶的上方留有的少量空间填充的是氨气,氨气代替了开始的空气,把最后空间中充入的氨气当成开始时的空气即可; ③根据氨气的体积计算出物质的量,得出其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根据氮原子守恒,来计算氮化铝的百分含量。 制取氮化铝:用饱和NaNO2与NH4Cl溶液制取氮气NaNO2+NH4ClNaCl+N2↑+2H2O,装置中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的导管A,平衡内外压强,使NaNO2 饱和溶液容易滴下,制得的氮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碱石灰干燥氮气,氧化铝、碳和氮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氮化铝和一氧化碳,方程式为:Al2O3+3C+N22AlN+3CO,D防止空气进入反应装置干扰实验。 (1)饱和NaNO2与 NH4Cl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氮气和水,反应为NaNO2+NH4ClNaCl+N2↑+2H2O;故答案为:NaNO2+NH4ClNaCl+N2↑+2H2O; (2)装置中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的导管A具有平衡气压的作用,这样可以保证NaNO2饱和溶液容易滴下,故选c; (3)关闭分液漏斗开关,使装置处于密闭体系,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锥形瓶外壁,由于热胀冷缩,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否则装置漏气,故答案为:用酒精灯微热蒸馏烧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撤掉酒精灯一段时间,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 (4)实验必须对有毒气体进行尾气处理,应在干燥管D末端连接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防止空气污染,故答案为:在干燥管D末端连接一个尾气处理装置; (5)①酒精、汽油虽然都不能与氨气发生反应,但它们却都极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气体对实验有影响而且挥发完后不能再起到隔离氨气与水接触的作用;同时由于酒精易溶于水,也不能达到隔离的目的;CCl4密度大于水,不能起到隔离作用,而植物油既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也不易挥发,可以把氨气与水进行隔离;故答案为:c;  ②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而不是收集纯净的气体,因此,把最后空间中充入的氨气当成开始时的空气即可,不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故答案为:不变;  ③氨气的体积为3.36L(标准状况),物质的量是0.15mol,所以氮化铝的物质的量是0.15mol,质量是0.15mol×41g/mol=6.15g,所以氮化铝的质量分数为×100%=61.5%,故答案为:61.5%。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内,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

得到如下两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min

 

H2O

CO

H2

CO

1

650

2

4

1.6

2.4

5

2

900

1

2

0.4

1.6

3

 

①实验1中以v(C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

②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填)热反应。

2)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2molCO6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O(g)+2H2(g)CH3OH(g)  H0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反应在t1t3t7时都达到平衡,而在t2t8时都改变了条件,试从以下措施中选出适宜的改变条件:t2___t8___。(此处两空均填下列选项字母序号)

a.增加CO的物质的量   b.加催化剂   c.升高温度   d.压缩容器体积   e.将CH3OH气体液化   f.充入氦气

②若t4时降压,t5时达到平衡,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图中画出t4~t6时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___

3)已知反应2NO(g)+2CO(g)N2(g)+2CO2(g)100kPaH=-113.0kJ/molS=-145.3J·mol-1·K-1。理论上,该反应在温度___(填高于低于___时均可自发进行。

 

查看答案

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2O72-CrO42-,它们会对人类及生态系统产生很大危害,必须进行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方法1:还原沉淀法.

该法的工艺流程为:

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2CrO42−(黄色)+2H+Cr2O32−(橙色)+H2O

(1)若平衡体系的 pH=2,该溶液显______色.

(2)能说明第①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填序号)

A.Cr2O72−CrO42−的浓度相同

B.2v(Cr2O72−)=v(CrO42−

C.溶液的颜色不变

(3)第②步中,还原1molCr2O72−离子,需要______molFeSO4•7H2O.

(4)第③步生成的Cr(OH)3在溶液中存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Cr(OH)3(s)Cr3+(aq)+3OH-(aq),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sp=c(Cr3+)•c3(OH-)=10-32,要使c(Cr3+)降至10-5mol/L,溶液的pH应调至______

方法2:电解法.

该法用Fe做电极电解含Cr2O72−的酸性废水,随着电解的进行,在阴极附近溶液pH升高,产生Cr(OH)3沉淀;

(5)Fe做电极的原因为______(用电极反应式解释).

(6)在阴极附近溶液 pH 升高,溶液中同时生成的沉淀还有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醇能发生取代反应

B.分子式为C10H14的单取代芳香烃,其可能的结构有4

C.氨基酸、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

 

查看答案

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分别位于不同的主族,X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0Y为金属元素,Y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W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XW所在族序数之和等于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r(W)>r(Z)>r(Y)>r(X) B.沸点:XW2>Y2W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X<Z D.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中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NaAlO2溶液中持续通入气体Y

先出现白色沉淀,最终沉淀又溶解

Y可能是CO2气体

B

向某溶液中加入Cu和浓H2SO4

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原溶液可能含有NO3-

C

向溴水中通入SO2气体

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D

向浓度均为0.1mol/LMgCl2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

先出现蓝色沉淀

Ksp[Cu(OH)2]Ksp[Mg(OH)2]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