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具有抗突变和预防肿瘤的作用,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i.1mol G最多能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l、2mol、1mol
ii.
iii.(R1、R2、R3为烃基或氢原子)
请回答:
(1)B→C的反应类型是__;
(2)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3)E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两个峰,E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E→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4)下列有关香兰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
a 香兰醛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b 香兰醛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c 1mol香兰醛最多能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
(5)写出一种符合下列条件的香兰醛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
①苯环上的一硝基取代物有2种 ②1mol该物质水解,最多消耗3molNaOH
(6)姜黄素的分子中有2个甲基,其结构简式是__;
(7)可采用电解氧化法由G生产有机物 J,则电解时的阳极反应式是__。
室温下,用0.10 mol·L-1KOH溶液滴定10.00 mL 0.10 mol·L-1H2C2O4(二元弱酸)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混合溶液的体积可看成混合前溶液的体积之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点①所示溶液中,Kw=__________。
(2)点②所示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③所示溶液中存在________种平衡。
(4)点④所示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式为0.10 mol·L-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点⑤所示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述5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用序号回答)。
已知下列数据:
某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配制2 mL浓硫酸、3 mL乙醇(含18O)和2 mL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加入混合液,用小火均匀加热3~5 min。
③待试管乙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乙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洗涤、干燥。
(1)配制①中混合溶液的方法为____________;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填字母)_________。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乙醇
C.减少乙酸乙酯的溶解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理由是_______;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欲将乙试管中的物质分离以得到乙酸乙酯,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分离时,乙酸乙酯应从仪器________________(填“下口放”或“上口倒”)出。
(4)该同学反复实验,得出乙醇与乙酸的用量和得到的乙酸乙酯生成量如下表:
表中数据x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①②⑤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
10℃时加热NaHCO3饱和溶液,测得该溶液的pH随温度的升高发生如下变化:
甲同学认为,该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随温度的升高HCO3-的水解程度增大,故碱性增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了Na2CO3,并推断Na2CO3的水解程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NaHCO3,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认为甲、乙的判断都不充分。丙认为:
(1)只要在加热煮沸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若产生沉淀,则乙判断正确。为什么?能不能选用Ba(OH)2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加热后的溶液冷却到10 ℃,若溶液的pH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8.3,则__________(填“甲”或“乙”)判断正确。
下列关于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醛中都含醛基和烃基
B.所有醛都会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并能发生银镜反应
C.一元醛的分子式符合CnH2nO的通式
D.醛的官能团是﹣COH
以下对影响反应方向因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有时焓变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B.有时熵变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C.焓变和熵变是判断反应方向的两个主要因素
D.任何情况下,温度都不可能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