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①中物质逐步加入②中混匀(②中离子均大量存在),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
选项 | ① | ②溶液 | 预测②中的现象 |
A | 稀盐酸 | Na+、SiO32-、OH-、SO42- | 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
B | 氯水 | K+、I-、Br-、SO32- | 溶液立即呈黄色 |
C | 过氧化钠 | Ca2+、Fe2+、Na+、Cl- | 先产生白色沉淀,最终变红褐色 |
D | 小苏打溶液 | Al3+、Mg2+、Ba2+、Cl- | 同时产生气体和沉淀 |
A.A B.B C.C D.D
举世闻名的侯氏制碱法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往母液中加入食盐的主要目的是使更多的析出
B.从母液中经过循环Ⅰ进入沉淀池的主要是、和氨水
C.沉淀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设计循环Ⅱ的目的是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大大提升
25℃时,向20.00mL0.100mol•L-1的氨水和醋酸铵溶液中分别滴加0.100mol•L-1的盐酸溶液,溶液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5℃时,Kb(NH3•H2O)=Ka(CH3COOH)≈10-5
B.b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c点溶液中的大
C.在c点的溶液中:c(Cl﹣)>c(CH3COOH)>c(NH4+)>c(OH﹣)
D.在a点的溶液中:c(NH4+)+2c(H+)═2c(CH3COO-)+c(NH3•H2O)+2c(OH-)
已知:A(g)+3B(g)⇌2C(g)。起始反应物为A和B,物质的量之比为1:3,且总物质的量不变,在不同压强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系中C的物质的量分数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物质的量分数 压强 | 400℃ | 450℃ | 500℃ | 600℃ |
20MPa | 0.387 | 0.274 | 0.189 | 0.088 |
30MPa | 0.478 | 0.359 | 0.260 | 0.129 |
40MPa | 0.549 | 0.429 | 0.322 | 0.169 |
A.压强不变,降低温度,A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B.在不同温度下、压强下,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可能相同
C.达到平衡时,将C移出体系,正、逆反应速率均将减小
D.为提高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可选择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甲烷与氯气光照条件下取代反应的部分反应历程和能量变化如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中其中表示氯原子,表示甲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题可知,甲烷和氯气在室温暗处较难反应
B.
C.形成中键放出的能量比拆开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多
D.若是甲烷与发生取代反应,则第二步反应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1的硫酸溶液1L,溶液中含SO42-的数目等于0.1NA
B.真空密闭容器中充入0.1molH2和0.1molI2充分反应后,容器内分子总数为0.2NA
C.10mL0.1mol⋅L-1的FeCl3与20mL0.1mol⋅L-1KI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001NA
D.60gSiO2晶体中Si-O键数目为2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