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和铜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有着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合物Fe(CO)x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Fe(CO)x晶体属于__________(填晶体类型);Fe(CO)x的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电子数之和为18,则x=_____________;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可用于检验_________(填离子符号);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1mol含有的π键数目为_______(用N表示);C、N、O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某M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铜与M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黑点代表铜原子)。
①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铜和M的电负性分别为1.9和3.0,则铜与M形成的化合物属于___________(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③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则该晶体中铜原子和M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___pm(只需写出计算式)。
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的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 晶体硅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是因其熔点高、硬度大
B. 焦炭具有还原性,高温下能将二氧化硅还原为硅
C. 二氧化锰具有强氧化性,故能将双氧水氧化为氧气
D. Fe比Cu活泼,所以FeCl3溶液可以腐蚀线路板上的Cu
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品红溶液鉴别SO2和CO2两种气体
B.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C.加热可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的NaHCO3
D.向某溶液中先滴加少量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变红,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将1.12 g铁粉加入25 mL 2 mol/L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结果是
A. 铁粉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基本保持不变
B. 往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
C. 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5∶1
D.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操作及现象 | 结论 |
A | 向3mL0.1 mol• L -1AgNO3溶液中先加入4~5滴0.1 mol• L -1NaCl溶液,再滴加4~5滴0.1 mol• L -1NaI溶液 |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出现黄色沉淀,说明Ksp(AgCl)>Ksp(AgI) |
B | 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5mL0.1 mol• L -1硫酸溶液,记录出现浑浊的时间 |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C | 其他条件相同,测定等浓度的HCOOK和K2S溶液的pH | 比较Ka(HCOOH)和Ka2(H2S)的大小 |
D | 向可能含有Cu2O、Fe2O3红色固体①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溶解,有红色固体②生成,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 (已知:Cu2O+2H+═Cu+Cu2++H2O) | 不能说明红色固体①中不含Fe2O3 |
A. A B. B C. C D. D
FeCl3溶液与下列物质反应,对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物质 | 现象 | 解释 |
A | SO2 | 溶液变为浅绿色 | 2Fe3+ + SO2 + 2H2O = 2Fe2+ + SO42- + 4H+ |
B | 氨水 | 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 Fe3+ + 3OH- = Fe(OH)3↓ |
C | NaHCO3溶液 | 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并伴有无色气泡 | Fe3+ + 3HCO3- = Fe(OH)3↓ + 3CO2↑ |
D | Mg(OH)2浊液 | 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 3Mg(OH)2(s)+ 2Fe3+(aq)= 2Fe(OH)3(s)+3Mg2+(aq)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