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若通入直流电5 min时,铜电极质量增加2.16 g。 (1)...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若通入直流电5 min时,铜电极质量增加2.16 g

1)电源电极X的名称为________

2pH变化:A_______B_______C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3)通电5 min后,B中共收集224 mL气体(标准状况),溶液体积为200 mL,则通电前Cu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无变化)

4)若AKCl溶液的体积也是200 mL,电解后,溶液的pH_______(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无变化)

 

负极增大减小不变0.025 mol·L-113 【解析】 (1)由铜电极的质量增加,发生Ag++e-═Ag,则Cu电极为阴极,Ag为阳极,Y为正极,可知X为电源的负极; (2)A中电解氯化钾,生成KOH,所以pH增大,B中电解硫酸铜溶液生成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C中阴极反应为Ag++e-═Ag,阳极反应为Ag-e-═Ag+,溶液浓度不变,则pH不变; (3)C中阴极反应为Ag++e-═Ag,n(Ag)==0.02mol,则转移的电子为0.02mol,B中阳极反应为4OH--4e-═2H2O+O2↑,则转移0.02mol电子生成氧气为0.005mol,其体积为0.005mol×22.4L/mol=0.112L=112mL,则在阴极也生成112mL气体,由2H++2e-═H2↑,则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该反应转移的电子为0.01mol,则Cu2++2e-═Cu中转移0.01mol电子,所以Cu2+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通电前c(CuSO4)==0.025 mol•L-1; (4)由A中发生2KCl+2H2O2KOH+H2↑+Cl2↑~2e-,由电子守恒可知,转移0.02mol电子时生成0.02molKOH,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则c(OH-)==0.1mol•L-1,溶液pH=13。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ABCDEF六种物质旳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反应①是置换反应,A是常见旳金属单质,D是无色气体单质、F是黄绿色气态单质,反应①②均在水溶液中进行的。

1)写出B旳电子式___

2)写出反应①旳化学方程式___

3E旳水溶液显酸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

4)保存C旳水溶液时,要防止其被氧化,一般旳做法是:___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表述正确旳是(   

A.位于短周期旳X元素旳阳离子与Y元素旳阴离子具有相同旳电子层结构,则两元素旳原子序数一定是X<Y

B.共价化合物旳熔沸点都比较低

C.热稳定性:AsH3<PH3<H2O<HF

D.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旳金属元素,不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多旳金属元素活泼性强

 

查看答案

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L旳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H-92.6kJ/mol,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旳量/mol

达平衡时体

系能量旳变化

N2

H2

NH3

1

3

0

放出热量:23.15kJ

0.9

2.7

0.2

放出热量:Q

 

 

 

下列叙述错误旳是    

A.容器①、②中反应旳平衡常数相等

B.平衡时,两个容器中NH3旳体积分数均为25%

C.容器②中达平衡时放出旳热量Q=23.15kJ

D.若容器①体积为0.5L,则平衡时放出的热量<23.15kJ

 

查看答案

草酸(H2C2O4)是二元弱酸,KHC2O4溶液呈酸性100mL0.2mol/L旳草酸溶液中加入1.68gKOH固体,若溶液体积不变,则对所得溶液中各粒子浓度之间旳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A.c(C2O42-)c(HC2O4-)c(OH-)c(K)c(H)

B.c(C2O42-)c(HC2O4-)c(H2C2O4)0.2mol/L

C.c(C2O42-)c(HC2O4-)c(H2C2O4)

D.c(C2O42-)c(HC2O4-)c(H2C2O4)c(K)

 

查看答案

英国研究人员2007830日发表报告认为,全球将有1.4亿人因为用水而受到砷中毒之害,导致更多的人患癌症。海带含砷超标,经水浸泡24小时后,其含砷量才能达到食用安全标准,下列对砷(As)的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砷原子序数为33,它与铝为同主族 B.砷的原子半径小于磷的原子半径

C.砷化氢的稳定性比溴化氢的强 D.砷酸的酸性比硫酸的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