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1)利用如图装置,进行NH3与金属氧化物MxOy反应生成M、N2、H2O,通过...

(1)利用如图装置,进行NH3与金属氧化物MxOy反应生成MN2H2O,通过测量生成水的质量来测定M的相对原子质量。a中试剂是浓氨水。

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仪器b中装入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

②按气流方向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填字母,装置可重复使用)

(2)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现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及药品,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及气体产物成分。

已知:ⅰ.NO+NO2+2OH-=2NO2-+H2O

.气体液化的温度:NO2(21)NO(-152)

①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从左向右连接)A→_________;组装好仪器后,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分液漏斗 NaOH或生石灰或碱石灰 BDADC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NO的检验 CED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 (1)①根据仪器的结构判断仪器名称,仪器b中加入的是氢氧化钠固体或碱石灰,能够吸收水蒸气; ②从发生装置中出来的氨气带有水蒸气,必须干燥,故B接D,D接A,吸收反应生成的水用装置D,最后多余的氨气用装置C吸收; (2)①NO易遇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②根据各部分装置的作用进行连接。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装置,实验前通常需要检验气密性; (1)通过测量生成水的质量来测定M的相对原子质量,a中试剂是浓氨水。 ①仪器a名称为分液漏斗,用来盛放和滴加液体,a中试剂是浓氨水,仪器b中加入的是氢氧化钠固体或碱石灰,滴入浓氨水固体溶解放热使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气; ②从发生装置中出来的氨气带有水蒸气,必须先进行干燥,又NH3的水溶液显碱性,因此要使用碱性干燥剂碱石灰干燥氨气,故B接D,干燥后的氨气在装置A中与MxOy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N2和H2O,所以D接A,再通过碱石灰的U型管吸收反应生成的H2O蒸气,这时的气体中含有未完全反应的氨气,不能直接排入大气,要通过盛有浓硫酸的C装置吸收氨气后再排入大气,所以还需要装置C,故按气流方向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为BDADC; (2)①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反应产生的NO被装置中空气中含有的氧气氧化产生NO2,干扰NO的检验; ②装置A中反应制取NO、NO2的混合气体,装置C吸收水蒸气,E冷却NO2,使其转化为无色的N2O4,利用D检验NO,NO、NO2都是大气污染物,不能直接排入大气,利用二者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的性质,利用装置B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所以装置的连接为A→C→E→D→B,组装好仪器后,接下来进行的操作实验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观粒子多少的一个物理量

C.物质的量常用符号n表示,其单位是摩尔(mol)

D.物质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的质量和数量

 

查看答案

下列物质间反应后没有+3价铁生成的是(     

①过量的FeCl2反应    Fe与过量稀H2SO4反应后再加入足量的H2O2    Fe与过量的盐酸反应    Fe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只有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选用如图所示仪器中的两个或几个(内含物质)组装成实验装置,以验证木炭可被浓硫酸氧化成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气流从左向右流动,连接装置的正确顺序是A→F→E→C→D→B

B.丁中溶液褪色,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生成CO2

C.丙中品红溶液褪色,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生成CO2

D.丁和丙中溶液都褪色,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有CO2生成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某条件下H2S气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则该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

A. 22.0 L·mol1    B. 22.4 L·mol1

C. 23.2 L·mol1    D. 22.8 L·mol1

 

查看答案

用饱和FeCl3溶液制取Fe(OH)3胶体的正确操作是(     

A.FeCl3溶液滴入蒸馏水中

B.FeCl3溶液滴入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

C.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不断搅拌,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

D.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