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Ⅰ 氢化锂(LiH)在干燥的空气中能稳定存在,遇水或酸能够引起燃烧。某活动小组准...

氢化锂(LiH)在干燥的空气中能稳定存在,遇水或酸能够引起燃烧。某活动小组准备使用下列装置制备LiH固体。

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1)仪器的组装连接:上述仪器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添加药品: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定量金属锂(固体石蜡密封),然后在甲苯中浸洗数次,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然后快速把锂放入到石英管中。

3)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冷却,然后取出LiH,装入氮封的瓶里,保存于暗处。采取上述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避免LiH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而发生危险。(反应方程式:LiH + H2O LiOH + H2),分析该反应原理,完成LiH与无水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准确称量制得的产品0.174g,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水反应后,共收集到气体470.4 m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则产品中LiHL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同学对甲的实验方案提出质疑,他认为未反应的H2不能直接排放所以在最后连接了装置E用来收集H2,请将E装置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

ІІ 测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

已知: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 0.50mg/LAg+ + 2CN- = [Ag(CN)2]-Ag+ + I- = AgI↓AgI呈黄色,且CN-优先于Ag+反应。

实验如下:取30.00 mL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KI溶液作指示剂,用1.000×10-4 mol/L的标准AgNO3溶液滴定,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1.50 mL。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计算处理后的废水中NaCN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mg/L(保留两位小数)

 

e接a,b接f,g接d,c(f和g调换也可以) 除去锂表面的石蜡 LiH + CH3CH2OH CH3CH2OLi + H2↑ 10∶1 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出现黄色沉淀,且半分钟内不消失 0.49 【解析】 (1)根据实验原理及装置图分析装置的连接顺序;(2)根据物质的性质及保存方法分析解答;(3)根据LiH与H2O反应的机理分析与乙醇反应的方程式;(4)根据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的量之比及气体摩尔体积分析计算;(5)根据氢气的性质分析收集的方法。 I(1)氢气和锂发生反应生成LiH,制备LiH固体需要制备氢气,LiH在干燥的空气中能稳定存在,遇水或酸能够引起燃烧,所以制备得到的氢气必须干燥纯净,利用A装置制备氢气,用装置B中的碱石灰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通入装置D中加热和锂反应生成氢化锂,最后连接装置C,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和生成的氢化锂发生反应,装置连接顺序为:e接a,b接f,g接d(f和g调换也可以);故答案为:e接a,b接f,g接d(f和g调换也可以) ; (2)取出一定量金属锂(固体石蜡密封),然后在甲苯中浸洗数次,利用石蜡是有机物易溶解于有机溶剂甲苯中,操作的目的是除去锂表面的石蜡,故答案为:除去锂表面的石蜡; (3)LiH与H2O发生水解反应,锂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氢负离子与氢离子结构生成氢气,,LiH与乙醇反应类似,羟基提供H原子与LiH反应生成氢气,另外部分结合生成CH3CH2Oli,反应方程式为:LiH+CH3CH2OH=CH3CH2OLi + H2↑,故答案为:LiH + CH3CH2OH =CH3CH2OLi + H2↑; (4)设LiH与Li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 8x+7y=0.174g,x+0.5y=,解得x=0.02、y=0.002,故LiH与L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2mol:0.002mol=10:1,故答案为:10:1; (5)装置E用来收集H2,利用的是在烧瓶中收集氢气,所以根据排水量气法设计装置,导气管短进长出,装置图为,故答案为:。 II.Ag+与CN−反应生成[Ag(CN)2]−,当CN−反应结束时,滴入最后一滴硝酸银溶液,Ag+与I−生成AgI黄色沉淀,说明反应到达滴定终点,故答案为: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出现黄色沉淀,且半分钟内不消失;消耗AgNO3的物质的量为1.5×10−3L×0.0001mol/L=1.50×10−7mol,根据方程式Ag++2CN-=[Ag(CN)2]-,处理的废水中氰化钠的质量为1.50×10−7mol×2×49g/mol=1.47×10−5g,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为,故答案为:0.49。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许多含氮物质是农作物生长的营养物质。

1)肼(N2H4)N2O4常用于航天火箭的发射。已知下列反应:

N2(g)+O2(g) =2NO(g)  ΔH=+180kJ·mol1

2NO(g)+O2(g)2NO2(g)  ΔH=112kJ·mol1

2NO2(g)N2O4(g)  ΔH=57kJ·mol1

2N2H4(g)+N2O4(g) =3N2(g)+4H2O(g)  ΔH=1136kJ·mol1

N2H4O2反应生成氮气与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测得反应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压强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abc三点逆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平衡时若保持压强、温度不变,再向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Ne,则平衡_______移动(正向”“逆向”)

a点时N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也可求出平衡常数Kp,则该温度下Kp=________Pa1

3)已知在一定温度下的可逆反应N2O4(g)2NO2(g)中,v=kc(N2O4)v=kc2(NO2)(kk只是温度的函数)。若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0,则k=______k。升高温度,k增大的倍数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k增大的倍数。

4)氨气是合成众多含氮物质的原料,利用H2N2生物燃料电池,科学家以固氮酶为正极催化剂、氢化酶为负极催化剂,X交换膜为隔膜,在室温条件下即实现了合成NH3的同时还获得电能。其工作原理图如下:

X膜为___________交换膜,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金属钛素有太空金属未来金属等美誉。工业上,以钛铁矿为原料制备二氧化钛并得到副产品FeSO4·7H2O(绿矾)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酸溶 FeTiO3(s)2H2SO4(aq)===FeSO4(aq)TiOSO4(aq)2H2O(l)

1)试剂A____________。加入A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钛液Ⅰ需冷却至70 ℃左右,若温度过高会导致产品TiO2回收率降低,原因是_________

3)请写出钛液Ⅱ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取少量酸洗后的H2TiO3,加入盐酸并振荡,滴加KSCN溶液后无明显现象,再加H2O2后出现微红色,这种H2TiO3即使用水充分洗涤,煅烧后获得的TiO2也会发黄,发黄的杂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

硼及硼的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硼酸(H3BO3)在水中电离出阴离子B(OH)4-,请试着写出硼酸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

2)已知:H3BO3的电离常数Ka5.8×10−10H2S的电离常数掏Ka15.7×10−8Ka21.2×10−15,向饱和硼酸溶液中滴加0.1 mol·L−1 Na2S溶液,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3BCl3主要用作半导体硅的掺杂源,遇水强烈水解,0.01mol BCl3溶于300mL蒸馏水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所得溶液的pH值约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固体甲(含两种元素)和固体乙(无机矿物盐,含五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已知:向溶液1中连续滴加盐酸,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向溶液2中连续通入气体2,也是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____________,乙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2)加热条件下,气体1与固体2反应,产物中有一种气体和一种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2与足量溶液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在周期表中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Z左右相邻,ZW位于同主族。

1W在周期表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

2ZW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小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由XYZW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一种强酸,该强酸的稀溶液能与铜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由XYZWFe五种元素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2的化合物BlmolB中含有6mol结晶水。对化合物B进行如下实验:

a.取B的溶液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过一段时间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b.另取B的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

由实验ab推知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