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混合溶液的pH随KOH溶液的加入变化情况如图,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当加入 mL K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于X点溶液的水的电离程度
B.HA为弱酸,常温下,Ka的数量级为
C.Y点对应的溶液中:
D.若用KOH溶液滴定HA溶液,可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我国明崇祯年间《徐光启手迹》记载了《造强水法》 :“绿钒(FeSO4•7H2O)五斤,硝五斤,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将二味同研细,次用铁作锅,…… 锅下起火,取气冷定,开坛则药化为水……。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惟黄金不化水中,加盐则化。……强水用过无力……”。下列有关解释错误的是
A.“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后生成FeSO4•4H2O
B.该方法所造“强水”为硝酸
C.“惟黄金不化水中,加盐则化”的原因是加人 NaCl溶液后氧化性增强
D.“强水用过无力”的原因是“强水”用过以后,生成了硝酸盐溶液,其氧化性减弱
已知矿石Cu5FeS4在空气中高温煅烧可得Fe2O3和CuO的固体混合物和一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气体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该气体具有漂白性
B. 所得气体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离子方程式为:5SO2+2MnO4-+2H2O = 5SO42-+2Mn2++4H+
C. 将所得气体通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能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所得气体中一定含有SO3
D. 将所得固体溶于稀硫酸,再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一定会有红色的铜析出
下列实验过程、实验目的、判定及解释都正确的是
编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过程 | 判定、解释 |
A | 配制0.4000mol·L-1的NaOH溶液 | 称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直接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 | 正确,4.0g固体NaOH的物质的量为0.1mol,定容到250mL的容量瓶,物质的量浓度恰好为0.4000mol·L-1 |
B |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 向盛有2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 正确,FeCl3具有氧化性,能与具有还原性的维生素C发生反应,使溶液的颜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Fe2+) |
C | 制取并纯化 氢气 |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 | 正确,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除去可能的酸性气体、水蒸气和还原性气体等杂质,得到纯净氢气 |
D |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 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 错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2O2+NaHSO3=Na++H++SO42-+H2O 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因此不能用此反应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A. A B. B C. C D. D
某溶液仅含、、、、、、中的4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的水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
B.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和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C.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的气体遇空气能变成红棕色
D.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为
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含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试剂X可以是盐酸
B.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
C.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操作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