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某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将CoCl2·6H2O溶解在煮沸的NH4Cl溶液后,趁热倒入盛...

某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将CoCl2·6H2O溶解在煮沸的NH4Cl溶液后,趁热倒入盛有少量活性炭的锥形瓶中,冷却后依次加入浓氨水和H2O2,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制得了一种橙黄色晶体X,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氨的测定:精确称取w g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V1 mLc1 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c2 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到终点时消耗V2 mLNaOH溶液。

实验二、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X,配成溶液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K2CrO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砖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为砖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2是一个长玻璃管,其作用原理是______

(2)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

(3)测定氨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4)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______,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若溶液中c(Ag+)=2.0×10-5mol/Lc(CrO42-)______mol/L(已知:Ksp(Ag2CrO4=1.12×10-12)

(5)经测定,样品X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钴的化合价为______X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

 

当A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A瓶中压力稳定 ×100% 检查装置气密性 防止硝酸银见光分解 砖红色沉淀不再消失 2.8×10-3 +3 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氨气逸出 【解析】 (1)长玻璃管为安全管,通过2中液面调节A中压强; (2)根据氨气和与氨气反应的盐酸之间的关系式计算氨气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氨质量分数; (3)涉及气体的反应均需检验装置气密性; (4)考虑硝酸银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根据滴定原理,AgNO3标准溶液将氯反应完与指示剂作用生成砖红色的沉淀Ag2CrO4;根据离子积常数计算c(CrO42-); (5)经测定,样品X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则其化学式为[Co(NH3)6]Cl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计算Co元素化合价;双氧水易分解、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1)通过2中液面调节A中压强,如果A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A中压力减小,从而稳定压力; (2)与氨气反应的n(HCl)=10-3V1 L×c1 mol/L-c2 mol/L×10-3V2 L=10-3(c1V1-c2V2) mol,根据氨气和HCl的关系式知,n(NH3)=n(HCl)= 10-3(c1V1-c2V2) mol,氨的质量分数=×100%; (3)若装置气密性不好,导致部分氨气泄漏,使氨气质量分数偏低,因此测定氨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4)硝酸银不稳定,见光易分解,为防止硝酸银分解,用棕色试剂瓶盛放硝酸银溶液;根据滴定原理,AgNO3标准溶液将Cl-反应完后,会与指示剂作用生成砖红色的Ag2CrO4沉淀,故滴定终点为产生砖红色沉淀不再消失;若溶液中c(Ag+)=2.0×10-5 mol/L,c(CrO42-)=mol/L=2.8×10-3 mol/L; (5)经测定,样品X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则其化学式为[Co(NH3)6]Cl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Co元素化合价为+3价;双氧水易分解、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X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来制取烧碱,所用的食盐水需两次精制。第一次精制主要是用沉淀法除去粗盐水中Ca2+Mg2+Fe3+SO42-等离子,过程如下:

.向粗盐水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

.向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用盐酸调节滤液的pH,获得一次精制盐水。

(1)过程Ⅰ中除去的离子是______

(2)表是过程Ⅰ、Ⅱ中生成的部分沉淀及其在20℃时的溶解度(g/100 gH2O)

CaSO4

Mg2(OH)2CO3

CaCO3

BaSO4

BaCO3

Fe(OH)3

2.6×10-2

2.5×10-4

7.8×10-4

2.4×10-4

1.7×10-3

4.8×10-9

 

运用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过程Ⅱ中生成的主要沉淀除CaCO3Mg2(OH)2CO3外还有______

②过程Ⅰ选用的是BaCl2而不选用CaCl2,原因是______

③除去Mg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④检测Ca2+Mg2+Ba2+是否除尽时,只需检测Ba2+即可,原因是______

(3)第二次精制要除去微量的I-IO3-NH4+Ca2+Mg2+,流程示意图如图:

①过程Ⅳ除去的离子是______

②盐水b中含有SO42-Na2S2O3IO3-还原为I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③在过程Ⅴ中所用的Na2S2O3俗称海波,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商品海波主要成分是Na2S2O3·5H2O为了测定其含Na2S2O3·5H2O的纯度,称取8.00 g样品,配制成250.0 mL溶液,取25.00 mL于锥形瓶中,滴加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再用浓度为0.0500 mol/L的碘水滴定(发生反应2S2O32-+I2=S4O62-+2I-),滴定达到终点时的现象是______。下表记录滴定结果:

滴定次数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

0.30

31.12

第二次

0.36

31.56

第三次

1.10

31.88

 

计算样品的纯度为______

 

查看答案

短周期元素ABC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BD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与元素BD处于同一主族的第2-5周期元素单质分别与H2反应生成1 mol气态氢化物对应的热量变化如下,其中能表示该主族第四周期元素的单质生成1 mol气态氢化物所对应的热量变化是______选填字母编号

吸收99.7kJ   b.吸收29.7kJ    c.放出20.6kJ     d.放出241.8kJ

(2)DB2通过下列工艺流程可制化工业原料H2DB4和清洁能源H2

①查得:

化学键

H-H

Br-Br

H-Br

键能(kJ/mol)

436

194

362

 

 

试写出通常条件下电解槽中发生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根据资料:

化学式

Ag2SO4

AgBr

溶解度(g)

0.796

8.4×10-6

 

 

为检验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取分离后的H2DB4溶液于试管,向其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至充分反应,若观察到______,证明分离效果较好。

③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的反应式为______

④在电解过程中,电解槽阴极附近溶液pH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⑤将该工艺流程用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该生产工艺的优点有_____(答一点即可);缺点有____(答一点即可)

(3)溴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纤维、塑料阻燃剂等,回答下列问题:海水提溴过程中,向浓缩的海水中通入______,将其中的Br-氧化,再用空气吹出溴;然后用碳酸钠溶液吸收溴,溴歧化为Br-BrO3-,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CuBr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uBr2(s)2CuBr(s)+Br2(g)H=+105.4kJ/mol。在密闭容器中将过量CuBr2487K下加热分解,平衡时p(Br2)4.66×103Pa

①如反应体系的体积不变,提高反应温度,则p(Br2)将会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②如反应温度不变,将反应体系的体积增加一倍,则p(Br2)的变化范围为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

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B

淀粉溶液和稀H2SO4混合加热后,再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煮沸

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淀粉未水解

C

向甲苯溶液中滴加酸性髙锰酸钾溶液,振荡

紫红色褪去

苯环增强了甲基的活性,使其被氧化

D

向蔗糖中加入适量浓硫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并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氧化性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装置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B.装置可用于吸收NH3,并防止倒吸

C.是将溶解好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D.可观察NaCl的焰色反应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

B.

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Fe2+

C.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Na2SO3溶液的pH

Na2CO3溶液的pH较大

非金属性是S>C

D.

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NaI溶液

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Ksp(AgI)<Ksp(AgCl)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