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和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1)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

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和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1)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氨态氮肥是常用的肥料。

哈伯法合成氨技术的相关反应为:N2(g)+3H2(g)2NH3(g)   H=-93kJ/mol,实际生产中,常用工艺条件:Fe作催化剂,控制温度773K、压强3.0×107Pa,原料气中N2H2物质的量之比为12.8

①合成氨技术是氮的固定的一种,属于______(选填大气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

②合成氨反应常用铁触媒催化剂,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可以改变反应热

C.可以减少反应中的能耗      D.可以增加活化分子的数目

③关于合成氨工艺的下列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_

A.原料气中N2过量,是因N2相对易得,适度过量有利于提高H2的转化率

B.控制温度(773K)远高于室温,是为了保证尽可能高的平衡转化率和快的反应速率

C.当温度、压强一定时,在原料气(N2H2的比例不变)中添加少量惰性气体,有利于提高平衡转化率

D.分离空气可得N2,通过天然气和水蒸气转化可得H2,原料气须经过净化处理,以防止催化剂中毒和安全事故发生

(2)(N2H4)是氮的氢化物之一,其制备方法可用次氯酸钠氧化过量的氨气。

①次氯酸钠溶液显碱性,表示原理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常温下,该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0×10-6mol/L,则1.0mol/LNaClO溶液的pH=____

③肼与N2O4氧化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

已知:N2(g)+2O2(g)=N2O4(l)   H=-19.5kJ/mol

N2H4(l)+O2(g)=N2(g)+2H2O(g)   H=-534.2kJ/mol

请写出肼和N2O4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H4HCO3溶液中,反应NH4++HCO3-+H2ONH3·H2O+H2CO3的平衡常数K=_____(已知常温下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2×10-5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4×10-7)

 

人工固氮 BC AD ClO-+H2OHClO+OH- 11 2N2H4(l)+N2O4(g)=3N2(g)+4H2O(g) △H=-1048.9kJ/mol 1.25×103 【解析】 (1)①由氮元素的单质变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为氮的固定,可根据氮固定形式判断固定方式; ②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反应平衡发生移动; ③根据合成氨气的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角度分析外界条件对合成氨气反应的影响; (2)①根据次氯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利用盐的水解规律分析; ②根据水解平衡常数的含义计算溶液中c(OH-),然后利用水的离子积计算c(H+)再根据pH=-lg(H+)计算pH; ③根据盖斯定律,将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叠加,可得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根据水解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Kb、Ka1和水的离子积的关系计算。 (1)①N2与H2在催化剂存在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反应产生NH3,该反应属于氮的固定,是人工固氮; ②A.铁触媒是合成氨气的催化剂,由于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使更多的分子变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 B.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途径,但不能改变物质的始态和终态,因此不可以改变反应热,B错误; C.由于催化剂不能改变物质的始态和终态,因此不能改变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所以不能减少反应中的能耗,C错误; D.由于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更多的普通分子变为活化分子,所以可以增加活化分子的数目,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C; ③A.合成氨气中N2、H2反应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3,加入的原料气中N2和H2物质的量之比为1:2.8,N2过量,是因N2相对易得,适度过量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由于增大了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以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从而可以使其它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从而可提高H2的转化率,A正确; B.控制温度(773K)远高于室温,主要是因为在此温度下催化剂的活性最大,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平衡转化率降低,B错误; C.当温度、压强一定时,在原料气(N2和H2的比例不变)中添加少量惰性气体,由于不能改变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因此对物质平衡转化率无影响,C错误; D.空气的主要成分是N2、O2,分离空气可得N2,通过天然气和水蒸气转化可得H2,原料气N2、H2必须经过净化处理,以防止催化剂中毒导致失去催化活性及发生安全事故发生,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D; (2)①次氯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ClO-会发生水解反应:ClO-+H2OHClO+OH-,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OH-)>c(H+),所以溶液显碱性; ②ClO-的水解平衡常数K==1.0×10-6mol/L,c2(OH-)=1.0mol/L×1.0×10-6mol/L=1.0×10-6mol2/L2,所以c(OH-)=1.0×10-3mol/L,则c(H+)==1.0×10-11mol/L,所以溶液的pH=11; ③(i)N2(g)+2O2(g)=N2O4(l) △H=-19.5kJ/mol (ii)N2H4(l)+O2(g)=N2(g)+2H2O(g) △H=-534.2kJ/mol (ii)×2-(i),整理可得2N2H4(l)+N2O4(g)=3N2(g)+4H2O(g) △H=-1048.9kJ/mol (3)反应NH4++HCO3-+H2ONH3·H2O+H2CO3的平衡常数K==1.25×10-3。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废催化剂含58.2%的SiO2、21.0%的ZnO、4.5%的ZnS和12.8%的CuS,某同学以该废催化剂为原料,回收其中的锌和铜。采用的实验方案如下:

已知:1.步骤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2.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①,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

B. 步骤①和③,说明CuS不溶于稀硫酸而ZnS溶于稀硫酸

C. 步骤③,涉及的离子反应为CuS+H2O2+2H+ Cu2++S+2H2O

D. 步骤②和④,均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获取溶质

 

查看答案

将一定质量的镁铜合金加入到稀硝酸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反应过程中还原产物全是NO,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1 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 g,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加入合金的质量不可能为6.4 g

B.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C.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150 mL

D.溶解合金时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

 

查看答案

某小组探究Na2SO3溶液和KIO3溶液的反应。

实验I:向某浓度的KIO3酸性溶液(过量)中加入Na2SO3溶液(含淀粉),一段时间(t秒)后,溶液突然变蓝。

资料:IO3-在酸性溶液氧化I-,反应为IO3- + 5I- + 6H+ = 3I2 + 3H2O

1)溶液变蓝,说明Na2SO3具有_________性。

2)针对t秒前溶液未变蓝,小组做出如下假设:

it秒前未生成I2,是由于反应的活化能______(填“大”或“小”),反应速率慢导致的。

iit秒前生成了I2,但由于存在Na2SO3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I2被消耗。

3)下述实验证实了假设ii合理。

实验II:向实验I的蓝色溶液中加入_______,蓝色迅速消失,后再次变蓝。

4)进一步研究Na2SO3溶液和KIO3溶液反应的过程,装置如下。

实验IIIK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记录如下表:

表盘

        

时间/min

0t1

t2t3

t4

偏转

位置

右偏至Y

指针回到“0”处,又返至“X”处;如此周期性往复多次……

指针

归零

 

K闭合后,取b极区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现象是______

0t1时,从a极区取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直接向a极区滴加淀粉溶液,溶液未变蓝。判断IO3- a极放电的产物是_______

结合反应解释t2t3时指针回到“0”处的原因:________

5)综合实验IIIII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对比实验IIIt秒后溶液变蓝,ISO32-被完全氧化

B.对比实验IIIIt秒前IO3- 未发生反应

C.实验III中指针返回X处的原因,可能是I2氧化SO32-

 

查看答案

Y形管是一种特殊的仪器,与其他仪器组合可以进行某些实验探究。利用如图装置可以探究SO2BaCl2反应生成BaSO3沉淀的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ef两管中的试剂可以分别是浓氨水和NaOH固体

B.玻璃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广口瓶,参与反应

C.cd两根导管都必须插入BaCl2溶液中,保证气体与Ba2+充分接触

D.Y形管乙中产生的为氧化性气体,将BaSO3氧化为BaSO4沉淀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明矾和芒硝均具有净水作用

B. 氯水久置后,漂白性和酸性均增强

C. SO2通入Ba(NO3)2溶液中有沉淀产生

D. NH3通入AlCl3溶液至过量先沉淀后沉淀溶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