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炔(C2H2)和丙烯腈()是有机合成工业的重要原料。工业上曾用CaC2和H2O反应制取乙炔,用乙炔和氢氰酸(HCN)在氯化亚铜等催化作用下生产丙烯腈。
(1) Cu+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Cu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____________。无水CuSO4晶体是白色晶体,溶于水得蓝色溶液,显蓝色的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向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氨水直至过量,再加入无水乙醇,最终现象是___________。
(2)的电子式为________。
(3) 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是________(填常见、稳定物质的化学式)。
(4) 丙烯腈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
(5) 1 mol丙烯腈分子中含π键的数目为________mol。
(6)丙烯腈()分子中共面的原子数目最多为________。
(7)H2O分子的VSEPR模型是________,分子的立方体构型是____________。水凝结成冰,冰中水分子的配位数是__________冰的密度比水小,原因是_________。
氧化铁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材料,化学性质稳定,催化活性高,具有良好的耐光性、耐热性和对紫外线的屏蔽性,从某种工业酸性废液(主要含Na+、Fe2+、Fe3+、Mg2+、Al3+、Cl-、)中回收氧化铁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常温下Ksp[Mg(OH)2]=1.2×10-11;Ksp[Fe(OH)2]=2.2×10-16;Ksp[Fe(OH)3]=3.5×10-38;Ksp[Al(OH)3]=1.0×10-33
(1)写出在该酸性废液中通入空气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指出使用空气比使用氯气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已知Fe3+(aq)+3OH-(aq)=Fe(OH)3(s) ΔH=-Q1 kJ·mol-1,题(1)中每生成1 mol含铁微粒时,放热Q2,请你计算1 mol Fe2+全部转化为Fe(OH)3(s)的热效应ΔH=________。
(3)常温下,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在pH=5的溶液中,理论上Fe3+在该溶液中可存在的最大浓度c(Fe3+)=____________。
(4)有人用氨水调节溶液pH,在pH=5时将Fe(OH)3沉淀出来,此时可能混有的杂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用________试剂可将其除去。
相同温度、相同容积的四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同样的可逆反应:2X(g)+Y(g)3W(g)+2Z(g) △H=﹣Q KJ/mol,起始时充入气体的物质的量及平衡时体系能量变化数据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X | Y | W | Z | 反应体系能量变化 |
甲 | 2mol | 1mol |
|
| 放出a kJ/mol |
乙 | 1mol | 1mol |
|
| 放出b kJ/mol |
丙 | 2mol | 2mol |
|
| 放出c kJ/mol |
丁 |
|
| 3mol | 2mol | 吸收d kJ/mol |
A.X的转化率为:甲<乙<丙
B.c+d<Q
C.平衡时,甲容器中的反应速率比丁容器中的慢
D.平衡时丙容器中Z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
25 ℃时,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0.1 mol·L-1(NH4)2Fe(SO4)2溶液中:c()>c()>c(Fe2+)>c(H+)
B.pH=11的氨水和pH=3的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l-)>c()>c(OH-)>c(H+)
C.在0.1 mol·L-1 Na2CO3溶液中:2c(Na+)=c()+c()+c(H2CO3)
D.0.1 mol·L-1的醋酸钠溶液20 mL与0.1 mol·L-1盐酸10 mL混合后溶液显酸性:c(CH3COO-)> c(Cl-)> c(CH3COOH)> c(H+)
在相同温度下,0.01 mol/L的NaOH溶液和0.01 mol/L的盐酸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水电离出的c(OH-)相等
B.由水电离出的c(H+)都是1.0×10-12 mol/L
C.两溶液的pH之和等于14
D.若将0.01 mol/L的盐酸换成同浓度的醋酸,对水的电离的影响不变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 论 |
A | 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 |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
B | 用铂丝蘸取少量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 这是钠离子的发射光谱 |
C | NaI溶液溶液变蓝色 | 酸性条件下H2O2的氧化性比I2强 |
D | 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先出现黄色沉淀 | Ksp(AgCl)<Ksp(AgI) |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