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废钒中回收金属钒既避免污染环境又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某工业废钒的主要成分为、和等,下图是从废钒中回收钒的一种工艺流程:
为了提高“酸浸”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填两种。
“还原”工序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沉钒”得到沉淀,需对沉淀进行洗涤,检验沉淀完全洗净的方法是______。
写出流程中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电解精炼时,以熔融NaCl、和为电解液其中以分子形式存在。粗钒应与电源的______极填“正”或“负”相连,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为预估“还原”工序加入的量,需测定“酸浸”液中的浓度。每次取“酸浸”液于锥形瓶用a 标准溶液和苯代邻氨基苯甲酸为指示剂进行滴定其中,若三次滴定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平均为bmL,则的浓度为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甲醇是一种易挥发的液体,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种清洁能源。
(1)已知:①CO(g) + 2H2(g) CH3OH(l) ΔH=-128.1 kJ·mol-1
②2H2(g) + O2(g) = 2H2O(l) ΔH=-571.6 kJ·mol-1
③H2(g) + 1/2O2(g) = H2O(g) ΔH=-241.8 kJ·mol-1
④2CO(g) + O2(g) = 2CO2(g) ΔH=-566.0 kJ·mol-1
写出表示CH3OH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温度下,将1.0 molCH4和2.4molH2O(g)通入容积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CH4(g)+ H2O(g) CO(g) + 3H2(g),测得体系中H2O的体积百分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①T1____T2(填“>”“<”或“=”,下同),其对应的平衡常数K1____K2。
②温度T2下,从反应开始到2min时,ν(H2O)=___________。
③T1温度时,若已知到达平衡是H2O(g)的体积百分含量为40%,则该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点)
(3)科学家用氮化镓组成如图所示的人工光合系统,利用该装置成功地以CO2和H2O为原料合成了CH4。铜电极表面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CO可与I2O5反应:5 CO(g)+I2O5(s)5CO2(g)+I2(s)。将甲醇不完全燃烧产生的500mL(标准状况)气体用足量的I2O5处理后,将所得的I2准确地配成100mL碘的酒精溶液。再取25.00mL该溶液加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后用0.0100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消耗标准溶液20.00mL(气体样品中其它成分与I2O5不反应;2Na2S2O3+I2=2NaI+Na2S4O6)。
①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气体样品中CO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
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酸 | HA | HB | |
电离平衡常数 |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B.
C.中和等体积、等pH的HA和HB消耗NaOH的量前者小于后者
D.等体积、等浓度的NaA和NaB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前者大于后者
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所测数据如下:
滴定次数 |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 | 0.1000mol/L盐酸的体积/mL | |
滴定前刻度 | 滴定后刻度 | ||
第一次 | 25.00 | 0.20 | 20.22 |
第二次 | 25.00 | 0.56 | 24.54 |
第三次 | 25.00 | 0.42 | 20.40 |
测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0853mol/L B.0.1000mol/L C.0.0800mol/L D.0.1250mol/L
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又称莫尔盐,是常用的分析试剂。实验室用FeSO4和(NH4)2SO4两种溶液混合很容易得到莫尔盐晶体。为了确定产品中Fe2+的含量,研究小组用KMnO4(酸化)溶液来滴定莫尔盐溶液中的Fe2+。滴定时必须选用的仪器有 ( )。
A.①④⑤⑥ B.②③⑦⑧ C.②④⑤⑥ D.④⑤⑥⑧
聚合硫酸铁可用于水的净化,其化学式可表示为[Fea(OH)b(SO4)c]m。取一定量聚合硫酸铁样品与足量盐酸反应,所得溶液平均分为两份。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1.1650 g。另一份溶液,先将Fe3+还原为Fe2+,再用0.0200 mol·L-1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2Cr2O7标准溶液33.33 mL。该聚合硫酸铁样品中a∶b的比值为(已知: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A.2∶1 B.3∶1 C.1∶1 D.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