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实验的一种常用方法。下表是某学习小组研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和锌反应的实验数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序号 | 硫酸的体积 | 锌的质量 | 锌的状态 | 温度 | 完全溶于酸的时间 | 生成硫酸锌的质量 |
1 | 颗粒 | 25 | 70 | |||
2 | 颗粒 | 35 | 35 | |||
3 | 粉末 | 25 | ||||
4 | 粉末 | 25 | ||||
5 | 粉末 | 25 | ||||
6 | 粉末 | 25 |
A.
B.
C.实验1、实验2与实验3探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D.无法计算出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I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H = -241.8 kJ.mol-1
B.图Ⅱ表示某可逆反应正、逆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图Ⅲ表示0.1 mol MgCl2.6H2O在空气中充分加热时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D.图Ⅳ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NaA溶液的pH大于同浓度NaB溶液的pH
把镁条(去除氧化膜)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影响AB段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 H+的浓度 B. 体系的压强 C. 溶液的温度 D. Cl-的浓度
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 A、0.1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t0~t1阶段的c(B)变化未画出]。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反应条件且互不相同,t3时刻为使用催化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t1=15 s,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 mol·L-1·s-1
B.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一定为减小压强
C.该容器的容积为2 L,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02 mol
D.t5~t6阶段,容器内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06 mol,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A(g)B(g)+2C(g)ΔH=-50a kJ·mol-1
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 zC(g),图1表示T ℃时容器中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结合图像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可表示为2A(g)+B(g) C(g) ΔH<0
B.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6.25
C.当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T ℃,在第6 min时再向体系中充入0.4 mol C,再次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大于0.25
T ℃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t1+10) min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t1+10) min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T ℃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 mol·L-1A、0.1 mol·L-1B和0.4 mol·L-1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 mol·L-1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