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实验室可用Na2SO3固体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SO2性质性...

实验室可用Na2SO3固体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SO2性质性质的探究,请按要求完成填空:

1)实验中试管①中品红溶液褪色,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取下,置于沸水浴中加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

2)试管②中无明显现象,而试管③中出现白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为___

3)试管④中产生白色沉淀,写出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4)试管⑤中出现淡黄色沉淀,证明SO2具有__性。

5)试管⑥的作用为__

 

溶液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BaSO3 SO2 +Cl2 +2H2O=4H++SO42-+2Cl- SO42-+Ba2+=BaSO4↓ 氧化 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环境 【解析】 浓硫酸和Na2SO3反应生成SO2,SO2使品红溶液褪色,验证漂白性,SO2不和BaCl2反应,但有NaOH存在时会反应生成BaSO3沉淀,氯水和SO2反应生成H2SO4和HCl,H2SO4和BaCl2反应生成BaSO4沉淀,SO2与H2S反应生成S单质,体现SO2的氧化性,最后NaOH与SO2反应处理尾气。 ⑴实验中试管①中品红溶液褪色,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取下,置于沸水浴中加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溶液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⑵试管②中无明显现象,而试管③中出现白色沉淀,是由于SO2和NaOH反应生成Na2SO3,Na2SO3和BaCl2反应生成BaSO3和NaCl,因此该沉淀的化学式为BaSO3; ⑶试管④中产生白色沉淀,是由于SO2和氯水中氯气反应生成H2SO4和HCl,H2SO4和BaCl2反应生成BaSO4和HCl,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2+Cl2+2H2O=4H++SO42-+2Cl-和SO42-+Ba2+=BaSO4↓; ⑷试管⑤中出现淡黄色沉淀,说明SO2化合价降低,证明SO2具有氧化性; ⑸试管⑥的作用为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环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化学与资源利用、材料研制、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

1)海水中蕴含的元素有80多种。

①海水中镁的总储量约为1.8×1015t,海水里镁的存在形式是__(填游离态化合态)。

②氯碱工业是重要的化学工业之一,写出该反应原理的离子方程式:__

2)材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合理使用材料可以改善人类生活。

①铁和铝是两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在空气中铝比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

②新型陶瓷氮化铝可用氧化铝高温还原法制备,化学方程式如下,请配平该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

Al2O3+C+N2AlN+CO

3)保持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二氧化硫是引起酸雨的一种主要物质,必须严格控制排放。

①写出二氧化硫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②酸雨降落到地面后,其中的亚硫酸在空气中被氧气逐渐氧化生成硫酸,使酸性进一步增强。写出这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一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放入试管,再加入98%浓硫酸3mL,铝条表面无明显现象

铝与浓硫酸常温下不反应

B

向试管中加入3mLKMnO4酸性溶液,再通入SO2气体,紫红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C

室温下,向 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D

将溶液X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溶液X中一定含有CO32-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物质分离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B.NaOH溶液除去Fe中的Al

C.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CO2中的HCl D.用过量铜粉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灼烧至红热的细铁丝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2

B.常温常压下,22.4L SO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

C.纯碱溶液呈碱性,热的纯碱溶液可以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

D.Na2O2能与水或CO2反应生成O2,可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查看答案

中国最新战机歼一31使用了高强度、耐高温的钛合金材料。工业上冶炼钛的反应为TiCl4+2Mg=Ti+2MgCl2。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Mg被氧化 B.TiCl4是还原剂

C.Ti是氧化产物 D.24g Mg参加反应转移1mol e-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