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铜与浓硫酸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发生反应,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试管中溶液变为绿色,试管...

铜与浓硫酸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发生反应,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试管中溶液变为绿色,试管底部出现黑色和灰白色沉淀;试管中先出现气泡,短时间内品红溶液无变化,之后溶液的红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试管中先出现的气泡为______(填名称)。

(3)实验完毕后取下试管,______,若溶液______,可证明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为

(4)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

(5)湿碱棉团的作用是______

(6)实验完毕后,待溶液冷却后,取试管中上层清液加入水中,发现溶液温度升高。试解释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____________

(7)将反应后的沉淀加入水中,黑色沉淀不溶解,灰白色沉淀大部分溶解,溶液变为蓝色,则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

(8)黑色沉淀可能为,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验证黑色沉淀中是否含有(已知均为黑色固体,不溶于水和稀硫酸):____________

 

(浓) 空气 加热 恢复红色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反应物中浓硫酸过量,加水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取少量黑色沉淀加入稀硫酸,若溶液变蓝,则黑色沉淀中含有,若溶液不变蓝,则黑色沉淀中不含 【解析】 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uSO4和SO2,可抽动的铜丝,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SO2溶于水生成H2SO3,使石蕊溶液呈红色,蘸有碱溶液的棉团用于尾气吸收。 (1)A试管中,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浓) CuSO4+SO2↑+2H2O; (2)装置中有空气存在,故B试管中先出现的气泡为空气; (3)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其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则加热后品红溶液恢复红色,故实验完毕后取下B试管,加热,若溶液恢复红色,可证明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为; (4)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5)二氧化硫气体有毒,能被碱液吸收,故湿碱棉团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6)反应物中浓硫酸过量,故取上层清液加水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7)根据题给信息推断,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为CuSO4; (8)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根据题给信息知、与稀硫酸不反应,则验证黑色沉淀中是否含有的实验方案为:取少量黑色沉淀加入稀硫酸,若溶液变蓝,则黑色沉淀中含有,若溶液不变蓝,则黑色沉淀中不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50 mLH2SO4溶液(足量)中加入3.2 g Cu,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

(1)反应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生成SO2的体积为(标准状况下)____________mL

(2)若题干中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投入足量的铜片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n(H2SO4)_______0.025a mol(等于大于小于”)

(3)将题干中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500 mL,取出50 mL,并向取出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得到沉淀19.81 g,则原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是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已知:铜片足量,浓硫酸(浓度为)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装置中盛装的是浓硫酸,作用是干燥

B.装置为安全瓶,防止装置中的液体倒吸入装置

C.品红溶液可检验生成的,碱性棉球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酸性气体

D.装置的作用是收集

 

查看答案

向50 mL 18 mol·L-1的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   )

A. 小于0.45 mol    B. 等于0.45 mol

C. 在0.45 mol和0.90 mol之间    D. 等于0.90 mol

 

查看答案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溶液的离子组成,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②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白色沉淀部分溶解;③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硝酸钡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以下对原溶液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一定有

B.一定有

C.不能确定是否存在

D.不能确定是否存在

 

查看答案

某同学设想用下表所给装置来验证浓硫酸的某些性质,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吸水性

脱水性

稀释放热

强氧化性

实验装置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