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氨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制冷剂等方面。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可用上图所示装置合...

氨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制冷剂等方面。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可用上图所示装置合成氨。

①亚硝酸钠与氯化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2-NH4+N22H2O

②锥形瓶中盛有一定量水并滴有几滴酚酞试剂。反应一段时间后,锥形瓶中溶液变红,则气体X的成分为N2、水蒸气、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最近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SUNCAT的锂循环系统,可持续合成氨,其原理如图所示。

①图中反应Ⅱ属于________(填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②反应Ⅲ中能量转化的方式是________(填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液氨汽化时________(填释放吸收)能量;液氨泄漏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所示:

共价键

N-H

O=O

N≡N

O-H

键能/kJ·mol1

391

498

946

463

 

则反应4NH3g)+3O2g=2N2g)+6H2Og)的反应热ΔH________

 

H2 NH3 非氧化还原反应 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吸收 -1262kJ·mol-1 【解析】 (1)①合成氨时Fe作反应的催化剂; ②锥形瓶中溶液变红,可知有氨气生成,且为可逆反应; (2)①图中反应Ⅱ为Li3N与H2O反应生成氨气; ②反应Ⅲ中LiOH电解生成Li、氧气和水; (3)液氨气化吸收热量,且焓变等于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减去成键释放的能量。 (1)①亚硝酸钠具有强氧化性与氯化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2-+NH4+N2↑+2H2O; ②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与亚硝酸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的氮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了氨气,因此锥形瓶中酚酞溶液变红,则气体X的成分为N2、水蒸气、H2、NH3; (2)①反应Ⅱ是Li3N与水反应生成氨气的过程,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②反应Ⅲ中氢氧化锂转变为锂、氧气和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属于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属于电解池反应,能量转化的方式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3)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液氨气化时吸收能量,导致周围温度降低;反应4NH3(g)+3O2(g)=2N2(g)+6H2O(g) Δ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391×3×4+498×3-946×2-463×2×6 kJ·mol-1=-1 262 kJ·mol-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体血液里存在重要的酸碱平衡:,使人体血液pH保持在7.35~7.45,否则就会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其pH变化关系如下表:

1.0

17.8

20.0

22.4

pH

6.10

7.35

7.40

7.4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正常人体血液中,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B. 人体血液酸中毒时,可注射溶液缓解

C. 的血液中,

D. pH=7.40的血液中,的水解程度一定大于的电离程度

 

查看答案

短周期元素R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含Y的两种可溶性盐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Z>X>Y

B.Y单质的熔点高于Y的氧化物熔点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R>Y

D.化合物(ZRX2只含一种类型化学键

 

查看答案

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水溶液锂电池采用复合膜包裹的金属锂作负极,锰酸锂(LiMn2O4)作正极,以0.5 mol/Li2SO4 水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电池充、放电时,LiMn2O4Li2Mn2O4可以相互转化。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电池放电时,溶液中的SO42-向电极b移动

B. 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Li+2H2O==2LiOH+H2

C. 电池充电时,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电极a相连

D. 电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2Mn2O4-e-==LiMn2O4 +Li+

 

查看答案

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实验I:制取并收集氢气 B.实验II:验证葡萄糖的还原性

C.实验III:实验室制氨气并收集干燥的氨气 D.实验: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液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B.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氯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

D.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一C3H6Cl取代,形成的同分异构体有9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