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1)利用如图装置,进行NH3与金属氧化物MxOy反应生成M、N2、H2O,通过...

(1)利用如图装置,进行NH3与金属氧化物MxOy反应生成MN2H2O,通过测量生成水的质量来测定M的相对原子质量。a中试剂是浓氨水。

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仪器b中装入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

②按气流方向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填字母,装置可重复使用)

(2)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现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及药品,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及气体产物成分。

已知:ⅰ.NO+NO2+2OH-=2NO2-+H2O

.气体液化的温度:NO2(21)NO(-152)

①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从左向右连接)A→_________;组装好仪器后,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分液漏斗 NaOH或生石灰或碱石灰 BDADC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NO的检验 CED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 (1)①根据仪器的结构判断仪器名称,仪器b中加入的是氢氧化钠固体或碱石灰,能够吸收水蒸气; ②从发生装置中出来的氨气带有水蒸气,必须干燥,故B接D,D接A,吸收反应生成的水用装置D,最后多余的氨气用装置C吸收; (2)①NO易遇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②根据各部分装置的作用进行连接。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装置,实验前通常需要检验气密性; (1)通过测量生成水的质量来测定M的相对原子质量,a中试剂是浓氨水。 ①仪器a名称为分液漏斗,用来盛放和滴加液体,a中试剂是浓氨水,仪器b中加入的是氢氧化钠固体或碱石灰,滴入浓氨水固体溶解放热使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气; ②从发生装置中出来的氨气带有水蒸气,必须先进行干燥,又NH3的水溶液显碱性,因此要使用碱性干燥剂碱石灰干燥氨气,故B接D,干燥后的氨气在装置A中与MxOy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N2和H2O,所以D接A,再通过碱石灰的U型管吸收反应生成的H2O蒸气,这时的气体中含有未完全反应的氨气,不能直接排入大气,要通过盛有浓硫酸的C装置吸收氨气后再排入大气,所以还需要装置C,故按气流方向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为BDADC; (2)①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反应产生的NO被装置中空气中含有的氧气氧化产生NO2,干扰NO的检验; ②装置A中反应制取NO、NO2的混合气体,装置C吸收水蒸气,E冷却NO2,使其转化为无色的N2O4,利用D检验NO,NO、NO2都是大气污染物,不能直接排入大气,利用二者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的性质,利用装置B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所以装置的连接为A→C→E→D→B,组装好仪器后,接下来进行的操作实验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Be(OH)2是两性的,跟强酸反应时生成Be2+,跟强碱反应时生成BeO22—。现有三份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BeCl2、MgCl2、AlCl3溶液(配制时均加入少量盐酸),现将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入三种溶液中至过量,NaOH溶液的体积x(mL)与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y(mol)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与BeCl2、MgCl2、AlCl3三种溶液对应的图像正确的是(  )

A.⑤③① B.②③④ C.③⑤④ D.③②①

 

查看答案

12.4 g钠和过氧化钠混合物完全溶于水中得100 mL溶液,所收集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钠和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21 B.12 C.11 D.13

 

查看答案

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粒子向阴极移动。在此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蔗糖溶液、②硫酸镁溶液、③硅酸胶体、④氢氧化铁胶体,不会发生聚沉现象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39%的酒精溶液 ③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分液、萃取、蒸馏 B. 分液、蒸馏、萃取

C. 萃取、蒸馏、分液 D. 蒸馏、萃取、分液

 

查看答案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稀硫酸清洗铁锈(Fe2O3)Fe2O3+6H+=2Fe3++3H2O

B.铝片与硝酸汞溶液反应:Al+Hg2+=Al3++ Hg

C.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Ba2+ +SO42—=BaSO4

D.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Ca(HCO3)2+2H+=Ca2++2H2O+2CO2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