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方程式错误的是
A.向苯酚溶液中逐滴加入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
B.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FeCl3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3Mg(OH)2 + 2Fe3+ → 2Fe(OH)3↓+ 3Mg2+
C.向水杨酸( )中滴加NaHCO3溶液,放出无色气体:+ 2HCO3- → + 2CO2↑ + 2H2O
D.向Ba(OH)2中加入H2SO4至中性:Ba2++OH-+SO42-+H+ →BaSO4↓+H2O
下列实验中,为实现实验目的而必须除杂的是( )
| 实验 | 除杂试剂 | 实验目的 |
① | 电石与水反应 | CuSO4溶液 | 用KMnO4酸性溶液检验乙炔的还原性 |
② | 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 | HNO3溶液 | 用AgNO3溶液检验CH3CH2Br中的Br |
③ | 淀粉与稀H2SO4水浴共热 | NaOH溶液 | 用银氨溶液检验水解产物的还原性 |
④ | C2H5OH与浓H2SO4加热至 170℃ | NaOH溶液 | 用Br2的CCl4溶液证明该反应为消去反应 |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汽车尾气产生NO的反应为:N2(g)+O2(g)2NO(g),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如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反应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B.温度T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D.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二甲基苯中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6种同分异构体,分别对应三种二甲苯,其熔点见下表:
六种一溴二甲苯的熔点/℃ | 234 | 206 | 213.8 | 204 | 214.5 | 205 |
对应二甲苯的熔点/℃ | -13 | -54 | -27 | -54 | -27 | -54 |
由此推断熔点为213.8℃和214.5℃的两种一溴代物可能是
A. B. C. D.
某浓度的硝酸与过量铁粉反应,生成4.48 L N2O气体(标准状况下),若改与铝反应(生成NO气体),则最后可溶解的铝的质量是
A.27 g B.9 g C.13.5 g D.8.9 g
25℃时,在10mL浓度均为0.1mol/L 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的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未加盐酸时:c(OH-)>c(Na+)=c(NH3·H2O)
B.加入10mL盐酸时:c(NH4+)+c(H+)=c(OH-)
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c(Cl-)=c(Na+)
D.加入20mL盐酸时:c(Cl-)=c(NH4+)+c(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