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x%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取a克样品与一定量稀盐酸(过量)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逸出气体若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则x偏小
B.把所得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至恒重,得c克固体,若灼烧时有固体飞溅出去,x偏大
C.某NaOH标准溶液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则x偏小
D.产生的气体冷却至室温后,若测定其体积时未调平量气管和水准管内液面,则x偏小
某废水含有下列离子中的5种(忽略水的电离及离子的水解),K+、Cu2+、Al3+、Fe2+、Cl-、CO32-、NO3-、SO42-,测得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为探究废水的组成,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无紫色火焰。
②另取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依然澄清,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
③另取溶液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溶液中无法确定Al3+的存在与否
B.原溶液中不含的离子为:K+、Al3+、CO32-
C.步骤②中可以确定Fe2+、NO3-的存在
D.步骤③中共有2种钡盐沉淀
甲、乙、丙3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稀H2SO4、CuCl2溶液、饱和食盐水,甲中电极为锌片和铜片,乙中电极为石墨棒C1、C2,丙中电极为石墨棒C3、铁片,电极之间用导线相连。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乙、丙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B.C1、C2分别是阳极、阴极,锌片、C3上都发生氧化反应
C.C1和C3放出的气体相同,铜片和铁片放出的气体也相同
D.甲中溶液的pH逐渐升高,乙、丙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相同温度下,容积相同的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均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 △H=-197 kJ/mol ,实验测得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编号 | 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 / mol | 达到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kJ | ||
SO2 | O2 | SO3 | ||
甲 | 2 | 1 | 0 | 放出热量:Q1 |
乙 | 1.8 | 0.9 | 0.2 | 放出热量:Q2 |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两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不相等
B.达到平衡时SO2的体积分数:甲<乙
C.197>Q1>Q2
D.生成1molSO3(l)时放出的热量等于98.5kJ
如图是某有机物分子中C、H、O、N四种原子的成键方式示意图(短线表示单键或者双键)。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B.分子式为C3H6NO2
C.能和NaOH溶液反应,但不能和盐酸溶液反应
D.不能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多种多样,下图是扇形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36号元素),对比中学常见元素周期表思考扇形元素周期表的填充规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⑥、⑧、⑨对应原子的半径依次减小
B.②、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C.元素⑩为Fe元素,处于常见周期表第四周期第VIIIB族
D.①可分别与③、④、⑤均可形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