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酸性: H2SO3>H2CO3 B.熔、沸点:...

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酸性: H2SO3H2CO3 B.熔、沸点:HFHCl

C.碱性: NaOHAl(OH)3 D.热稳定性: Na2CO3CaCO3

 

C 【解析】 A、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A错误; B、氢化物的熔沸点与元素周期律没有关系,B错误; C、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可以用元素周期律解释,C正确; D、碳酸盐的热稳定性与元素周期律没有关系,D错误, 答案选C。 【点晴】 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具体表现为   同周期(从左到右)   同主族(从上到下)   原子序数   依次递增   依次递增   电子层数   相同   依次递增   最外层电子数   依次递增(从1至8)   相同(He除外)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由+1价到+7价价(O、F除外) 最低负价由-4价到-1价   一般相同   金属性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必须随配随用,不能长期存放的试剂是()

A.氢硫酸 B.盐酸 C.AgNO3溶液 D.NaOH溶液

 

查看答案

下列我国古代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黑火药爆炸 B.用铁矿石炼铁 C.湿法炼铜 D.转轮排字

 

查看答案

氮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很重要的用途。

1)氨是合成硝酸、铵盐和氮肥的基本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然后再用氨氧化法制取硝酸。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氮气的利用率为85%。写出氨氧化法制取硝酸的反应式____________现有0.2t液态氮,能生产出浓度为40%的硝酸______________千克。

2)向27.2 g Cu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 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 mol·L-1NaOH溶液1.0 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 g

①Cu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___

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

3)将30mLNOO2混合气体通入过量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只含两种溶质(不考虑水解),且剩余气体体积为2mL。求原混合气体中NOO2体积比?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聚戊二酸丙二醇酯(PPG)是一种可降解的聚酯类高分子材料,在材枓的生物相容性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PPG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①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②化合物B为一氯代烃,化合物C的分子式为C5H8

EF为相对分子质量差14的同系物,F是福尔马林的溶质。

R1CHO+R2CH2CHO 

R1CH2=CH2R2 R1COOH+R2COOH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的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E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

4)由DH生成PP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D的最简同系物和H1:1反应的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G和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莫沙朵林F是一种镇痛药,可通过木聚糖A按以下路线合成:

1)有机物B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C中的碳碳双键如何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存在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

.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3)已知E+X→F为加成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化合物是合成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的中间体,请设计合理方案以为原料合成该化合物(用合成路线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CH3CH2OHCH2CH2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