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写出元素①的元素符号________,与①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比①大的有_______种。
(2)基态锑(Sb)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H2F]+[SbF6]-(氟酸锑)是一种超强酸,则[H2F]+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写出一种与[H2F]+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 ____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N2H4分子中含5个σ键和1个π键
b.基态P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符号为M
c.Sb 位于p区
d.升温实现―液氨→氨气→氮气和氢气变化的阶段中,微粒间破坏的主要的作用力依次是氢键、极性 共价键。
(4)GaN、GaP都是很好的半导体材料,晶体类型与晶体硅类似,熔点如下表所示,解释GaN、GaP熔点变化原因________。
(5)GaN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已知六棱柱底边边长为a cm。
①晶胞中Ga原子采用六方最密堆积方式,每个Ga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Ga原子数目为________;
②从GaN 晶体中分割出的平行六面体如图 。若该平行六面体的体积为a3cm3,GaN 晶体的密度为______g/cm3 (用a、NA 表示)。
Ga-P,故熔点前者高 12 【解析】 (1)根据氮族元素的名称回答,根据电离能递变规律回答; (2)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式,写出价电子排布式;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 离子的立体构型;根据价电子数和原子数相同的分子寻找合适的等电子体; (3)a.N2H4分子的结构为.确定化学键的类型; b.基态P原子中,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3,确定最高能层和能级; 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分区确定Sb 位于p区; d.升温实现―液氨→氨气→氮气和氢气变化的阶段中,升温实现―液氨→氨气,微粒间破坏的主要的作用力是氢键,氨气→氮气和氢气破坏的是极性共价键; (4)它们都是原子晶体,从原子半径联系到化学键的强弱,原子晶体的熔点主要受化学键强度的影响; (5)Ga原子采用六方最密堆积方式,从图中可以看出上底面中心的Ga原子距离最近的Ga原子; (6)根据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1)根据表格可知①的元素符号As,第四周期的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呈现增大的趋势,由于As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处于半充满状态,比后面的Se的第一电离能高,只有Br的第一电离能比As高,故只有Br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它高; (2)Sb的价电子排布式为5s25p3,[H2F]+的中心原子为F,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它的孤电子对数为×(7-1-1×2)=2,成键电子对数为2,价层电子对数=2+2=4,VSEPR模型为四面体,由于有两对孤对电子,故分子的立体构型为V形,与[H2F]+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应该有10个电子,3个原子,为H2O; (3)a.N2H4分子的结构为,有4个N-Hσ键,一个N-Nσ键,故a错误; b.基态P原子中,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3,确定最高能级为3p,最高能层为M,故b错误; c.Sb的最后排入的电子的能级为5p,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分区确定Sb 位于p区,故c正确; d.升温实现―液氨→氨气→氮气和氢气变化的阶段中,升温实现―液氨→氨气,由液态变成气态,微粒间破坏的主要的作用力是氢键,氨气→氮气和氢气破坏的是极性共价键,故d正确; (4)GaN、GaP都是很好的半导体材料,晶体类型与晶体硅类似,都属于原子晶体,两者属于原子晶体,原子半径N<P,键长Ga-N<Ga-P,键能Ga-N>Ga-P,故熔点前者高; (5)Ga原子采用六方最密堆积方式,从图中可以看出上底面中心的Ga原子距离最近的Ga原子;数目为6个,体心下方有3个Ga原子,体心上方有3个Ga原子,共12个; (6)Ga原子数为8×+1=2,N原子数为4×+1=2,V=a3cm3根据密度公式= = =。
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反应主要装置如图一所示,其它装置省略)。当盐酸达到一个临界浓度时,反应就会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临界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了下列实验方案:
甲方案:将产生的Cl2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AgCl质量,再进行计算得到余酸的量。
乙方案: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余酸浓度。
丙方案:余酸与已知量CaCO3(过量)反应后,称量剩余的CaCO3质量。
丁方案:余酸与足量Zn反应,测量生成的H2体积。
具体操作:装配好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
①往烧瓶中加入足量MnO2粉末
②往烧瓶中加入20mL 12mol•L-1浓盐酸
③加热使之充分反应。
(1)在实验室中,该发生装置除了可以用于制备Cl2,还可以制备下列哪些气体______?
A. O2 B. H2 C. CH2=CH2 D. HCl
若使用甲方案,产生的 Cl2必须先通过盛有 ________(填试剂名称)的洗气瓶, 再通入足量 AgNO3溶液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已知AgClO易溶于水,写出Cl2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进行乙方案实验:准确量取残余清液,稀释5倍后作为试样。准确量取试样25.00mL,用1.500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选用合适的指示剂,消耗NaOH标准溶液23.00mL,则由此计算得到盐酸的临界浓度为 ____ mol·L-1(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选用的合适指示剂是 _____。
A 石蕊 B 酚酞 C 甲基橙
(3)判断丙方案的实验结果,测得余酸的临界浓度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影响)。(已知:Ksp(CaCO3)=2.8×10-9、Ksp(MnCO3)=2.3×10-11)
(4)进行丁方案实验:装置如图二所示(夹持器具已略去)。
(i)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倾斜Y形管,将 _____转移到_____中。
(ii)反应完毕,需要读出量气管中气体的体积,首先要___________,然后再______,最后视线与量气管刻度相平。
(5)综合评价:事实上,反应过程中盐酸浓度减小到临界浓度是由两个方面所致,一是反应消耗盐酸,二是盐酸挥发,以上四种实验方案中,盐酸挥发会对哪种方案带来实验误差(假设每一步实验操作均准确)?____________
A.甲 B.乙 C.丙 D.丁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开发锂离子电池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三位化学家。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使锂的需求量大增,自然界中主要的锂矿物为锂辉石、锂云母、透锂长石和磷锂铝石等。
(1)i.为鉴定某矿石中是否含有锂元素,可以采用焰色反应来进行鉴定,当观察到火焰呈_______,可以认为存在锂元素。
A.紫红色 B.绿色 C.黄色 D. 紫色(需透过蓝色钴玻璃)
ii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同样也要求处理电池废料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由Al箔、LiFePO4活性材料、少量不溶于酸碱的导电剂组成)中的资源,部分流程如图:
查阅资料,部分物质的溶解度(s),单位g,如下表所示:
(2)将回收的废旧锂离子电池进行预放电、拆分破碎、热处理等预处理,筛分后获得正极片。下列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___ 。
A.废旧锂离子电池在处理之前需要进行彻底放电,否则在后续处理中,残余的能量会集中释放,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
B.预放电时电池中的锂离子移向负极,不利于提高正极片中锂元素的回收率。
C.热处理过程可以除去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的难溶有机物、碳粉等。
(3)工业上为了最终获得一种常用金属,向碱溶一步所得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硫酸,请写出此时硫酸 参与反应的所有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
(4)有人提出在―酸浸时,用H2O2代替HNO3效果会更好。请写出用双氧水代替硝酸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若滤液②中c(Li+)=4mol/L加入等体积的Na2CO3后,沉淀中的Li元素占原Li元素总量的95.5%, 计算滤液③中c(CO32-)___________。(Ksp(LiCO)=1.62×10-3)
(6)综合考虑,最后流程中对―滤渣③‖洗涤时,常选用下列________(填字母)洗涤。
A.热水 B.冷水 C.酒精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工业上将回收的Li2CO3和滤渣②中FePO4粉碎与足量炭黑混合高温灼烧再生制备 LiFePO4,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更好的节省了资源,保护了环境。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常温下,向20 mL 0.1 mol·L-1 HCN溶液中滴加0.1 mol·L-1NaOH的溶液,由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浓度随加入NaOH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0.1 mol·L-1HCN的电离常数 K a数量级为10-8
B.a、c两点溶液均为中性
C.当 V(NaOH)=10mL时:c(Na+)>c(CN-)>c(HCN)>c(OH-)>c(H+)
D.当V(NaOH)=30mL时:2c(OH-)-2c(H+)=c(CN-)+3c(HCN)
锂-铜空气燃料电池容量高、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能,其中放电过程为2Li+Cu2O+H2O=2Cu+2Li++2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Li+透过固体电解质向右移动
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
D.整个反应过程中,氧化剂为O2
有机物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制备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不易溶于水
B.①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有3种(不包括①)
C.②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D.②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是我们常说的皂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