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及其化合物可广泛用于医药和工业生产等。
(1)实验室用海带提取I2时操作步骤依次为:灼烧、溶解、过滤、__、__及蒸馏。
(2)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实验仪器是__。
(3)“过滤”后溶液中含一定量硫酸盐和碳酸盐。现要检验溶液中的I﹣,需选择的试剂组合及其先后顺序是__(选填编号)。
a.AgNO3溶液 b.Ba(NO3)2溶液 c.BaCl2溶液 d.CaCl2溶液
(4)在海带灰滤液中加入适量氯水后一定存在I2,可能存在IO3﹣。请补充完整检验含I2溶液中是否含有IO3﹣的实验方案(可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淀粉溶液、FeCl3溶液、Na2SO3溶液):
①取适量含I2溶液用CCl4多次萃取、分液,直到水层用淀粉溶液检验不出有碘单质存在;
②__。
(5)分解水可用SO2/I2循环法。该法共涉及三步化学反应。__;2H2SO4 2SO2↑+O2↑+2H2O;__。与传统的分解水的方法相比,本法的优点是__;缺点是__。
含硫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其吸收和处理也十分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1.SO2具有还原性,写出将SO2气体通入 FeCl3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及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Na2S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若在该溶液中滴入过量的BaCl2溶液,现象是_________,请结合离子方程式,运用平衡原理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ClO溶液与Na2SO3溶液混合后,溶液显______性。此时溶液中浓度相等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H2S:Ki1=1.3×10-7Ki2=7.1×10-15 H2CO3:Ki1=4.3×10-7Ki2=5.6×10-11
含H2S尾气用足量的Na2CO3溶液来吸收。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常温时,等体积等浓度的Na2S和Na2CO3溶液的离子总数:N前___N后(填“>”或“<”)。
TiCl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工业生产过程如下:
2FeTiO3(s) + 7Cl2(g) + 6C (s)2TiCl4(g)+ 2FeCl3(g) + 6CO(g) – Q (Q>0)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达到平衡后,若使正反应速率增大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选填编号)
a.加压 b.加入碳 c.升温 d.及时移走CO
2.若上述反应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一定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选填编号)
a. 反应物不再转化为生成物
b. 炉内FeTiO3与TiCl4的质量比保持不变
c. 反应的热效应不再改变
d. 单位时间内,n(FeTiO3)消耗:n(FeCl3)生成=1:1
3.上述反应中所有非金属元素原子的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其中不属于同周期又不属于相邻族的两元素形成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通过比较____________可以判断这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
4.上述反应中,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共占据_______个原子轨道,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它形成的固态单质中只含一种强烈的相互作用力,则该单质属于______晶体。
5.为方便获得氯气,工业制TiCl4厂可以和氯碱厂进行联合生产。CO可合成甲醇,若不考虑损失,上述联合生产在充分利用各种副产品的前提下,合成192 kg甲醇,至少需补充H2_______mol。
向含1 mol NaOH、2 mol NaAl(OH)4、1 mol Ba(OH)2的混合液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加入溶质H2SO4的量和生成沉淀的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n(H2SO4)/mol | 2 | 3 | 4 | 5 |
n(沉淀) /mol | 2 | 3 | 2 | 1.5 |
A.A B.B C.C D.D
25℃时,NH3·H2O和CH3COOH的电离常数K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CH3COONH4溶液的pH=7,与纯水中H2O的电离程度相同
B.向CH3COONH4溶液加入CH3COONa固体时,c(NH4+)、c(CH3COO-)均会增大
C.常温下,等浓度的NH4Cl和CH3COONa两溶液的pH之和为14
D.等温等浓度的氨水和醋酸两溶液加水稀释到相同体积,溶液pH的变化值一定相同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和Ca(OH)2的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CO2。下列离子方程式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OH-+CO2 → HCO3-
B.2OH-+CO2 → CO32-+H2O
C.Ca2++2OH-+CO2 → CaCO3↓+H2O
D.Ca2++4OH-+2CO2 → CaCO3↓+CO32-+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