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如图是1molNO21molCO反应生成CO2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

请写出NO2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

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N2g+3H2g2NH3g+QQ>0),其化学平衡常数KT的关系如下表:

T/K

298

398

498

K/

4.1×106

K1

K2

 

 

请完成下列问题:比较K1K2的大小:K1___K2(填写“=”

3)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的是___(选填字母序号)。

A2vH2=3vNH3B2vN2=vH2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4)盐酸肼(N2H6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属于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溶液呈酸性,水解原理与NH4Cl类似。盐酸肼第一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盐酸肼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___(填序号)。

acCl-)>cN2H62+)>cH+)>cOH-

bcCl-)>c[N2H5•H2O]+)>cH+)>cOH-

c2cN2H62++c[N2H5•H2O]++cH+=cCl-+cOH-

d2cN2H62++2c[N2H5•H2O]++2c[N2H4•2H2O]=cCl-

 

NO2(g)+CO(g)=NO(g)+CO2(g)△H=-46 kJ•mol-1 > AC N2H62++H2O[N2H5•H2O]++H+ acd 【解析】 (1)由图可知,1mol NO2和1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放出热量300-254=46kJ,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进行书写; (2)①根据焓变判断生成物反应物浓度的变化,然后根据平衡常数判断; ②根据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判断; (3)①由N2H4,联想到NH3,由N2H6Cl2联想到NH4Cl,再注意到N2H4是二元碱而NH3是一元的,根据铵根离子的水解产物是氨水和氢离子来书写水解方程式; ②盐酸肼水溶液中水解原理与NH4Cl类似,N2H62+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 (1)由图可知,1mol NO2和1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放出热量300-254=46kJ,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CO(g)=NO(g)+CO2(g)△H=-46 kJ•mol-1; (2)①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所以K1>K2; ②A.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是平衡状态,则2v(H2)正=3v(NH3)逆能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A正确; B.由2v(N2)正=v(H2)逆可知两者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不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此时不是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容器内压强不变,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该反应达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如果是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3)①盐酸肼(N2H6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属于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溶液呈酸性,水解原理与NH4Cl类似,由N2H4联想到NH3,由N2H6Cl2联想到NH4Cl,再注意到N2H6是二元碱而NH3是一元的,则盐酸肼第一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2H62++H2O⇌[N2H5•H2O]++H+; ②盐酸肼水溶液中水解原理与NH4Cl类似,N2H62+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 a.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Cl-)>c(N2H62+)>c(H+)>c(OH-),故a正确; b.盐酸肼第一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2H62++H2O⇌[N2H5•H2O]++H+,考虑水的微弱电离,所以c(H+)>c([N2H5•H2O]+),故b错误; c.电荷守恒可知:2c(N2H62+)+c([N2H5•H2O]+)+c(H+)═c(Cl-)+c(OH-),故c正确; d.盐酸肼水溶液中存在的物料守恒式为2c(N2H62+)+2c([N2H5•H2O]+)+2c([N2H4•2H2O]=c(Cl-),故d正确; 故答案为:ac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CO转变成CO2N2,其反应为:2NO+2CO2CO2+N2(降温后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变大)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CO浓度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cNO)(mol/L

1.00×103

4.50×104

2.50×104

1.50×104

1.00×104

1.00×104

cCO)(mol/L

3.60×103

3.05×103

2.85×103

2.75×103

2.70×103

2.70×103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1)反应的Q___0(填写“=”)。

2)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

3)计算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

4)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转化率的是___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缩小容器的体积

5)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实验

编号

T(℃)

NO初始浓度

mol/L

CO初始浓度

mol/L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

280

1.20×10-3

5.80×10-3

82

___

___

___

124

350

___

___

124

 

①请在上表空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②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表中的三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并标明各条曲线的实验编号___

 

查看答案

氮化硼(BN)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以天然硼砂为起始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BF3BN,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B2O3制备BF3BN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基态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BN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BNB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3)在BF3分子中,FBF的键角是___,该分子为___分子(填写极性非极性),BF3和过量NaF作用可生成NaBF4BF4-中可能含有___,立体结构为___

4)在与石墨结构相似的六方氮化硼晶体中,层内B原子与N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___,层间作用力为___

 

查看答案

高分子聚合物P的合成路线如图:

1)写出反应所需试剂与条件。反应①___;反应⑦___

2)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③___;反应⑥___

3)写出结构简式.E___P___

4)设计反应⑥⑦的目的是___

5)写出用13-丁二烯与乙酸为原料合成的合成路线(无机原料任选)___

(合成路线的常用表示方法为:AB……目标产物)

 

查看答案

欲用浓硝酸法(测定反应后生成气体的量)测定某铜银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但资料表明:反应中除了生成NO2气体外还会有少量的NO生成;常温下NO2N2O4混合存在,在低于0℃时几乎只有无色的N2O4液体或晶体存在。为完成测定并验证确有NO生成,有人设计如下实验:

1)实验开始前要先打开A部分的活塞K1,持续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再关闭K1,这样做的目的是___

2)装置B瓶的作用是___

3A中的反应停止后,打开D中的活塞K2,并通入氧气,若反应确有NO产生,则D中应出现的现象是___;实验发现,通入氧气温度的高低对实验现象有较大影响,则为便于观察应通入___(”)的氧气。

4)为减小测量误差,在A中反应完成和D中出现现象后,还应继续进行的操作是___

5)实验测得下列数据:所用铜银合金质量:15.0g、浓硝酸:40mL13.5mol/L;实验后A中溶液体积:40mLH+浓度:1.0mol/L。若设反应中硝酸既无挥发也无分解,则:

①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__

②若已测出反应后E装置的生成物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则为确定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还需要测定的数据是___

6)若实验只测定 Cu的质量分数,不验证NO的产生,则在铜银合金中与浓硝酸反应后,只需要简单的实验操作可达到目的,请简述实验过程:___

 

查看答案

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W可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甲和乙,其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甲)和21(乙),且分子中电子总数分别为18(甲)和10(乙)。XZ能形成一种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丙XY能形成极易溶于水的酸性气体丁,丁分子中的电子数为18XYZ能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呈弱酸性。请写出:

1W的元素符号___,其核外共有___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2)甲物质的结构式为___;乙物质的空间构型为___

3Z元素核外共有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碱性气体甲的电子式为___

4)用离子方程式解释XYZ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呈弱酸性的原因是___

5)铋元素跟Y元素能形成化合物(BiY3),其水解生成难溶于水的BiOY

BiY3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②把适量的BiY3溶于含有少量丁的水中,能得到澄清溶液,试分析可能的原因___

③医药上把BiOY叫做次某酸铋,分析这种叫法的不合理之处,为什么。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