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氧基萘常用作香料,也可合成其他香料。实验室制备1−乙氧基萘的过程如下:
+CH3CH2OH +H2O
已知:1−萘酚的性质与苯酚相似,有难闻的苯酚气味。相关物质的物理常数:
物质 | 相对分子质量 | 状态 | 熔点(℃) | 沸点(℃) | 溶解度 | |
水 | 乙醇 | |||||
1−萘酚 | 144 | 无色或黄色菱形结晶或粉末 | 96℃ | 278℃ | 微溶于水 | 易溶于乙醇 |
1−乙氧基萘 | 172 | 无色液体 | 5.5℃ | 267℃ | 不溶于水 | 易溶于乙醇 |
乙醇 | 46 | 无色液体 | −114.1℃ | 78.5℃ | 任意比混溶 |
|
(1)将一定量 1−萘酚溶于无水乙醇中,并加入少量浓硫酸混合。将混合液置于如图所示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实验中使用过量乙醇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装置中长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
(3)该反应不能用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装置,简述理由____________;
(4)反应结束,需要提纯产物,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操作的名称:倒入冷水,碱洗并_______ → 水洗并_______ →加入CaCl2干燥并______→___________。
硫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和多种化合态形式出现,硫的化合物大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许多金属硫化物难溶于水。完成下列填空:
(1)SO2能使KMnO4溶液褪色,还原产物是MnS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将SO2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滴加溴水后,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化学式为________。
(3)向Na2S固体中分别加入浓硫酸和稀硫酸,所得产物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由此可知硫酸氧化性的强弱与__________有关。
(4)已知NaHSO3溶液显酸性,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5)为了使Na2S溶液中c(Na+)/c(S2−)的比值变小,可适量加入(或通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
a.H2S气体 b.NaOH固体 c.HCl气体 d.KOH固体
(6)在图中,从A管通入一定量SO2后,在B处检测到有新的气体生成。B处排出的气体中(填“含”或“不含”)___________ H2S。(已知:酸性H2SO4>H2CO3≈H2S)
在体积恒定为3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
t℃ | 700 | 800 | 830 | 1000 | 1200 |
K | 0.6 | 0.9 | 1.0 | 1.7 | 2.6 |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涉及三种元素,其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写元素符号)。
(2)上述反应所涉及的四种物质中非极性分子的沸点顺序是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该反应的正方向是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4)某温度下,2min内生成10.8g H2O(g),用CO浓度变化表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若平衡时各物质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_℃
(5)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正(H2)=v逆(H2O) d.c(CO2)=c(CO)
向2 mL 0.5 mol/L的 FeCl3溶液中加入3 mL 5 mol/L的KF溶液,发现FeCl3溶液渐渐褪至无色,再加入KI溶液和CCl4振荡后,静置,不见CCl4层有紫红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3+不与I-发生反应 B.Fe3+与F-结合成不与I-反应的物质
C.F-使I-的还原性减弱 D.Fe3+与F-反应,生成Fe2+
向含1mol HCl和1mol Mg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mol·L-1的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V)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可逆反应:3A(g)⇌3B(?)+C(?)-Q,(Q>0). 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趋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和C可能都是固体 B.B和C一定都是气体
C.若C为固体,则B一定是气体 D.B和C可能都是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