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关于下列物质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部分卤代烃可用作灭火剂 B.乙二醇可...

关于下列物质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部分卤代烃可用作灭火剂

B.乙二醇可用于配制汽车防冻液

C.酚类化合物有毒,不能用于杀菌消毒

D.甲醛的水溶液(福尔马林)可用于防腐

 

C 【解析】 A.四氯化碳是卤代烃,可做灭火剂,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汽车防冻液的主要成分是乙二醇,乙二醇型防冻液采用乙二醇与软水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沸点较高,不易结冰,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苯酚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医疗消毒,苯酚在医院里广泛使用,消毒药皂的味道也是苯酚产生的,故C选项错误; D.35%~ 40%的甲醛水溶液叫福尔马林,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可用于医学和科研中保存生物标本,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 mol X气体和0.5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X(g)+Y(g)nZ(g)+2W(g)2 min末生成0.2 mol W,若测得以Z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试计算:

(1)2 min内,用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

(2)2 min末时Y的转化率________

(3)化学方程式中Z的化学计量数n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 KClO3溶液与NaHSO3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所用试剂为10mL0.1mol/LKClO3溶液和10mL0.3mol/LNaHSO3溶液,所得数据如图所示。

已知:ClO3 + 3HSO3=Cl + 3SO42 + 3H+

(1)根据实验数据可知,该反应在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l)=_________mol/(L·min)。

(2)某同学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在反应过程中,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某小组同学针对这一现象进一步通过测定 c(Cl)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探究影响因素,具体如下表所示。

方案

假设

实验操作

I

该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向烧杯中加入10mL0.1mol/LKClO3溶液和10mL0.3mol/LNaHSO3溶液,    

II

 

取10mL0.1mol/LKClO3溶液加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再加入10mL0.3mol/LNaHSO3溶液。

III

溶液酸性增强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

分别向2只烧杯中加入10mL0.1mol/LKClO3溶液;向烧杯①中加入1 mL水,向烧杯②中加入1mL0.2mol/L 盐酸;再分别向2只烧杯中加入10mL0.3mol/LNaHSO3溶液。

 

①补全方案I中的实验操作:_____

②方案II中的假设为_____

③除I、II、III中的假设外,还可以提出的假设是_____

④在已知方案 I 的假设不成立的情况下,某同学从控制变量的角度思考,认为方案III中实验操作设计不严谨,请进行改进:_____

⑤反应后期,化学反应速率变慢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

一定条件下,乙酸在条件下的催化降解率的影响如图所示,其降解产物为无污染物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越高,的催化降解率越大

B.离子浓度相同时,的催化效果最好

C.的浓度对乙酸降解率的影响不大

D.乙酸的降解产物可能是

 

查看答案

下列生产或实验事实引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结论

A

其他条件相同,溶液和溶液反应,升高溶液的温度,析出相同质量的硫所需时间缩短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反应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

工业制硫酸过程中,在的吸收阶段,吸收塔里要装填瓷杯

增大气液接触面积,使的吸收速率增大

C

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把密闭容器的容积改为1L,重新发生该反应

反应速率减慢

D

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5%溶液,在B试管中加入23溶液, B试管中产生气泡快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一定温度下,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如表所示:

0

2

4

6

8

10

0.0

9.9

17.2

22.4

26.5

29.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4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B.6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C.反应至6min时,

D.反应至6min时,分解了50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