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和Cl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的有效利用备受关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I.2SO2(g)+O2(g)+2H2O(1) =2H2SO4(aq) △H1;
Ⅱ.Cl2(g)+H2O(1)HCl(aq)+HClO(aq) △H2;
Ⅲ.2HClO(aq) =2HCl(aq)+O2(g) △H3
SO2(g)+Cl2(g)+2H2O(1)=2HCl(aq)+H2SO4 (aq) △H4=__________(用含有△H1、△H2和△H3的代数式表示)。
(2)25℃时,H2SO3溶液中各含硫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25℃时,NaHSO3的水溶液pH<7,用图中的数据通过计算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 Na-CO2”电池将CO2变废为宝。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的可充电“ Na-CO2”电池,以钠箔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电极材料,总反应为4Na+3CO22Na2CO3+C。放电时该电池“吸入”CO2,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②选用高氯酸钠—四甘醇二甲醚做电解液的优点是_______(至少写两点)。
(4)氯氨是氯气遇到氨气反应生成的一类化合物,是常用的饮用水二级消毒剂,主要包括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胺(NH2C1、NHC12和NC13),副产物少于其它水消毒剂。
①一氯胺(NH2Cl)的电子式为_______。一氯胺是重要的水消毒剂,其原因是由于一氯胺在中性、酸性环境中会发生水解,生成具有强烈杀菌作用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在恒温条件下,2molCl2和1molNH3发生反应2Cl2(g)+NH3(g)NHCl2(l)+2HCl(g),测得平衡时Cl2和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平衡总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C点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C)= _______ (Kp是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某科研小组用镍触媒废料(主要成分为Ni-Al合金,混有少量Fe、Cu、Zn及有机物) 制备NiO并回收金属资源的流程如下所示:
已知:相关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部分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25℃)
物质 | Ksp | 物质 | Ksp |
Fe(OH)3 | 4.0×10-38 | CuS | 6.3×10-34 |
Fe(OH)2 | 1.8×10-16 | ZnS | 1.6×10-24 |
Al(OH)3 | 1.0×10-33 | NiS | 3.2×10-18 |
Ni(OH)2 | 2.0×10-15 |
|
|
表2 原料价格表
物质 | 价格/(元•吨-1) |
漂液(含25.2%NaClO) | 450 |
双氧水(含30%H2O2) | 2400 |
烧碱(含98%NaOH) | 2100 |
纯碱(含99.5%Na2CO3) | 600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剂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选择该试剂的理由是______。
(3)“氧化”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使溶液中Fe3+和A13+的浓度均小于等于1.0×10-6 mol •L-1,需“调节pH”至少为_______________。
(5)“试剂b”应选择__________,“加水煮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氢镍电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二次电池,放电时,该电池的总反应为NiOOH+MH=Ni(OH)2+M,当导线中流过2 mol电子时,理论上负极质量减少__________g。充电时的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pK=-lgK,25℃时,二元酸H2A的pK1= 1.85,pK2=7.19。25℃时,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20mL0.1mol/LH2A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所得溶液中:Vo=10mL
B. C点所得溶液中:c(A2- )=c(HA-)
C. b点所得溶液中:c(H2A)+c(H+)=c(HA-)+c(OH-)
D. d点所得溶液中:A2-的水解平衡常数K1=1×10-7.19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配制100g4%的NOH溶液 | 称取4.0gNaOH放在烧杯中,再加入96.0mL水,搅拌均匀 |
B. | 分离KClO3与MnO2制取O2后的残渣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滤渣得到MnO2,滤液蒸发结晶并干燥得到KClO3 |
C | 证明 Ksp(BaSO4)< Ksp(BaCO3) | 向BaCO3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 |
D | 检验Al和Fe2O3反应后固体中是否含Fe2O3 | 取样,溶于足量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说明不含Fe2O3 |
A. A B. B C. C D. D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 氧化性:Al3+>Fe2+>Cu2+ |
B | 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 氧化性:Cl2>Br2>I2 |
C | 右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左边烧杯中无明显变化 |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
D |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 非金属性:Cl>C>Si |
A.A B.B C.C D.D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 | 溶液红色褪去 | 氯气具有漂白性 |
B | 将铜粉加入1.0mol•L﹣1 的Fe2(SO4)3溶液中 |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 金属Fe比Cu活泼 |
C | 用坩埚钳夹住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 金属铝的熔点比较低 |
D | 向盛有少量浓硝酸、稀硝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片大小相同的铜片 | 浓硝酸中铜片很快开始溶解,并放出红棕色气体;稀硝酸中过一会铜片表面才出现无色气体,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 | 浓硝酸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