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用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 (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分析...

用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

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分析判断:(填“OE”“EF”“FG”,下同)___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大,___段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最多。

2ag块状碳酸钙与足量盐酸反应,碳酸钙消耗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用实线表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g(a>b)粉末状碳酸钙与足量的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碳酸钙消耗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用虚线表示。则图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图象是___(填序号)。

A.     B.      C.      D.

3)为了减缓题述反应的速率,下列措施中,你认为可行的是___(填序号)

A.加入蒸馏水

B.加入氯化钠固体

C.加入硝酸钾溶液

D.加入浓盐酸

E.降温

F.加入MnO2粉末

 

EF EF C ACE 【解析】 (1)分析题给t-V(CO2)图,OE、EF、FG三段,根据其曲线斜率以及曲线对应的CO2体积的变化值进行分析判断。 (2)增大一定量固体的表面积,可增大反应速率,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3)要降低反应速率,从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去考虑分析,包括:浓度、温度、催化剂、压强、接触面积等等。 (1)反应速率越大,对应曲线在图象上的斜率就越大,所以EF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大;在EF段CO2体积变化也最大,即生成的CO2也最多;答案为:EF;EF; (2)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碳酸钙的质量更多。又因为a大于b,盐酸足量的情况下,最终消耗碳酸钙最多的是块状碳酸钙,故刚开始反应,虚线的斜率大于实线,最终消耗的碳酸钙质量应是虚线小于实线,C项正确;答案选C; (3) A.加入蒸馏水,相当于稀释了盐酸,盐酸浓度降低,反应速率降低,A项正确; B.氯化钠固体不参与反应,对反应速率没影响,B项错误; C.硝酸钾不参与反应,加入硝酸钾溶液相当于加水稀释盐酸,盐酸浓度降低,反应速率降低,C项正确; D.加入浓盐酸,增大了盐酸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D项错误; E.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反应速率降低,E项正确; F.MnO2不参与反应,对反应速率没影响,F项错误; 故答案为:AC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体积V,根据相关数据所绘制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依次是(    )

实验组别

c(HCl)/(mol·L-1)

温度/℃

形状(Fe)

1

2.0

30

块状

2

2.5

30

块状

3

2.5

50

粉末状

4

2.5

30

粉末状

 

 

 

A.4321 B.1234

C.3421 D.1243

 

查看答案

化学理论较为枯燥,若用化学实验来阐释理论,则会使理论具有趣味性,某班级化学学习小组通过实验室制备CO2的反应探究某些化学理论。下表是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及相关信息:

序号

反应

温度/

c(HCl)/(mol·L-1)

V(HCl)/mL

10g CaCO3

的形状

t/min

20

2

10

块状

t1

20

4

10

块状

t2

20

2

10

粉状

t3

40

2

10

粉状

t4

40

4

10

粉状

t5

 

 

表示收集CO2体积为a mL所需的时间。注: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得。

(1)由表中的信息可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

(2)表格中的实验①和实验②是探究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收集a mLCO2所需的时间最少的是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有效的是(    )

A.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浓硫酸

B.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C.K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时,压缩容器体积,增大压强

 

查看答案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①温度  ②压强  ③浓度  ④反应物的性质  ⑤催化剂  ⑥光

A.全部 B.①③⑤ C. D.

 

查看答案

将等量的N2H2的混合气体分别充入甲、乙、丙三个容器中,进行反应,经过相同的时间后,测得反应速率分别为甲:v(H2)=1 mol·L-1·min-1,乙:v(N2)=2 mol·L-1·min-1,丙:v(NH3)=3 mol·L-1·min-1。则三个容器中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    )

A.v(甲)>v(乙)>v(丙) B.v(乙)>v(丙)>v(甲)

C.v(丙)>v(甲)>v(乙) D.v(乙)>v(甲)>v(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