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乙酸
B.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下的目的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
C.在试管a中应加几块碎瓷片以防止试管a中的液体在加热时发生暴沸
D.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b中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有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
乙酸分子的结构式可表示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乙酸的电离,是①键断裂
(2)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是②键断裂
(3)在红磷存在时,与发生反应,是③键断裂
(4)乙酸生成乙酸酐的反应:,是①②断裂
A.仅(1)、(2)、(3) B.(1)、(2)、(3)、(4)
C.仅(2)、(3)、(4) D.仅(1)、(3)、(4)
下列物质中,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的是( )
①石蕊试液 ②乙醇 ③乙醛 ④金属铝 ⑤氧化镁 ⑥碳酸钠 ⑦氢氧化铜
A.①③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⑥⑦ D.全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酸的沸点比乙醇的高
B.乙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C.乙酸和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
D.乙酸分子中虽然有4个氢原子,但乙酸是一元酸
(1)在粗制CuSO4·5H2O晶体中常含有杂质Fe2+。在提纯时为了除去Fe2+,常加入合适氧化剂,使Fe2+氧化为Fe3+,下列物质可采用的是__。
A.KMnO4 B.H2O2 C.Cl2水 D.HNO3
然后再加入适当物质调整至溶液pH=4,使Fe3+转化为Fe(OH)3,可以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SO4的目的,调整溶液pH可选用下列中的__。
A.NaOH B.NH3·H2O C.CuO D.Cu(OH)2
(2)甲同学怀疑调整至溶液pH=4是否能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2+的目的,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计算确定,已知Ksp(AmBn)=[c(An+)]m.[c(Bm-)]n,他查阅有关资料得到如下数据,常温下Fe(OH)3的溶度积Ksp=8.0×10-38,Cu(OH)2的溶度积Ksp=3.0×10-20,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就认为沉淀完全,设溶液中CuSO4的浓度为3.0mol·L-1,则Cu(OH)2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__,Fe3+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为__,通过计算确定上述方案__(填“可行”或“不可行”)。(提示:lg2=0.3)
为了测定实验室长期存放的Na2SO3固体的纯度,准确称取M g固体样品,配成250 mL溶液。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I:取50.00 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的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操作I→洗涤→操作Ⅱ→称量,得到沉淀的质量为m1 g
方案Ⅱ:取50.00 mL上述溶液,用a mol/L 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
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实验数据 | 1 | 2 | 3 | 4 |
待测溶液体积/mL | 50.00 | 50.00 | 50.00 | 50.00 |
滴定管初读数/mL | 0.00 | 0.20 | 0.10 | 0.15 |
滴定管末读数/mL | 20.95 | 21.20 | 20.15 | 21.20 |
(1)配制250 mL Na2SO3溶液时,必须用到的实验仪器有:烧杯、玻棒、滴管、药匙和_______、________。
(2)操作I为______________,操作Ⅱ为______________。
(3)在方案Ⅱ中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方案Ⅱ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方案Ⅱ所提供的数据,计算Na2SO3的纯度为___________。(写成分数形式)
(6)方案Ⅱ中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导致待测液Na2SO3浓度变小的是_____(填序号)。
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50mL待测液过程时,开始仰视,滴定结束时俯视
b.用碱式滴定管量取50mL待测液过程时,一开始有气泡,滴定结束后没气泡
c.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没有用酸性KMnO4溶液多次润洗
d.锥形瓶用蒸馏水润洗后,直接装50.00mL的待测液
e.滴定过程时,开始时平视,滴定结束时仰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