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固体中可能含有K+、NH4+、Mg2+、Fe3+、Ba2+、Cu2+、Cl-、SO42-、HCO3-中的几种,填写下列空白:
(1)将该固体溶于水后得无色澄清溶液,由此现象得出该固体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
(2)将所得无色澄清溶液进行检测,实验步骤及现象如图:
图中实验中得到的两种气体分别是___、___;白色沉淀成分是___ (填化学式);加入足量盐酸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___;该固体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
(3)通过以上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该固体中可能含有(NH4)2SO4、KHCO3
B.该固体中可能含有K2SO4、NH4HCO3,一定不含KCl
C.该固体中可能含有(NH4)2SO4、KCl,一定不含KHCO3
已知:草酸是一种弱酸,草酸晶体(H2C2O4·2H2O)易溶于水,熔点较低,加热会熔化、气化和分解。草酸(H2C2O4)与氢氧化钙的反应:H2C2O4+Ca(OH)2=CaC2O4↓(白色)+2H2O。
I.某小组同学配置0.1mol·L-1的草酸溶液480ml并验证草酸的性质
(1)配置该溶液需要草酸晶体___g。(已知H2C2O4·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
(2)下列操作会使配置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
A.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B.加水时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
C.转移过程中有少量的溶液溅出
D.称量固体时,砝码放在左盘
E.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后没有干燥就移入所配置溶液
F.配置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3)取一定量草酸溶液装入试管,加入一定体积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试管,发现溶液褪色(MnO4-被还原为M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先慢后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
II.根据草酸晶体的组成,猜想其受热分解产物为CO、CO2和H2O。通过如图装置验证草酸晶体的部分分解产物。
(4)反应开始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
(5)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并不能证明产物中一定有CO2,理由是___。
(6)E中固体变成红色,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中含有气体___ (填化学式)。
(7)最后可用装置收集多余的CO,气体应从___端进入(选填“a”或“b”)。
现有单质A、B、C及化合物D、E、F、G、H,它们之间能发生如图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③是D物质的水溶液与金属铝反应,金属铝被氧化___(写化学式);
(2)步骤⑦中刚生成的白色沉淀颜色会迅速发生变化,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H,请写出由白色沉淀变成H的化学方程式:___;
(3)检验G中所含的金属离子时,在G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离子方程式为:___;
(4)工业上将氯气通入D溶液中制取消毒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1mol氯气发生反应,转移电子___mol;消毒液中的有效成分是___(填名称);
(5)将0.1molA的碳酸盐溶液和0.15molE溶液混合,有如下两种方式:
A.将含A的碳酸盐溶液逐滴加入到E溶液中;
B.将E溶液逐滴加入到含A的碳酸盐溶液中;
理论上产生气体比较多的是___(填序号),多___mol。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难溶物PbSO4溶于CH3COONH4溶液可制得易溶于水的(CH3COO)2Pb,发生的反应为PbSO4+2CH3COONH4=CH3COO)2Pb+(NH4)2SO4,说明(CH3COO)2Pb是___(填“强”或“弱”)电解质。
(2)已知次磷酸(H3PO2)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H2PO2和H2O,则次磷酸是___元酸(填“一”、“二”或“三”)。
(3)工业上制玻璃和水泥需用到的共同原料是___ (填名称)。
(4)Fe(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取少量Fe(OH)3胶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逐渐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产生的现象为___。
(5)已知:5NH4NO32HNO3+4N2↑+9H2O,则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___。
(6)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可服用维生素C进行解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 (填序号)。
A.亚硝酸盐被还原 B.维生素C是还原剂
C.维生素C将Fe3+氧化为Fe2+ D.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下列实验结果与图像相符的是( )
A.向含有盐酸、氯化镁和氯化铝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
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直至过量
C.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直至过量
D.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直至过量
下列各组离子,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Al3+、Ca2+、HCO3-、SiO32- B.Na+、K+、SO42-、Cl-
C.Mg2+、Fe3+、I-、NO3- D.Cu2+、AlO2-、MnO4-、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