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研究高效催化剂是解决汽车尾气中的 NO 和 CO 对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 (1)...

研究高效催化剂是解决汽车尾气中的 NOCO 对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

(1)已知:C(s)+O2(g)=CO2(g)      △H1=-393.5 kJ/mol

C(s)+O2(g)= CO(g)      △H2= -110.5 kJ/mol

N2(g)+ O2(g)=2NO(g)        △H3= +180.0 kJ/mol

则汽车尾气的催化转化反应 2NO(g)+ 2CO(g)=N2(g)+ 2CO2(g)的△H =_______kJ/mol

(2)400℃时,在分别装有催化剂 AB 的两个容积为 2 L 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各充入物质的量均为nmolNOCO发生上述反应。通过测定容器内总压强随时间变化来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0

20

30

A容器内压强/kPa

75.0

70.0

65.0

60.0

60.0

B容器内压强/kPa

75.0

71.0

68.0

66.0

60.0

 

①由上表可以判断催化剂 __________(填“A”或“B”) 的效果更好。

②容器中CO 的平衡转化率为 __________400℃时,用压强表示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kPa)-1 (保留两位小数)。

③汽车尾气排气管中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污染物转化率,其原因是 __________

(3)为研究气缸中NO的生成, 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高温下充入物质的量均为 1mol 的氮气和氧气,发生反应 N2(g)+ O2(g)⇌2NO(g)。

①下列说法能表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2v(O2)= v(NO)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c(N2):c(O2)=l    D.容器内温度不变

②为减小平衡混合气中 NO 的体积分数, 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   

(4)对于气缸中NO的生成,化学家提出了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    O22O       慢反应

第二步    O+N2NO+N    较快平衡

第三步    N+O2NO+O        快速平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标号)。

A.第一步反应不从N2分解开始,是因为N2O2稳定

B.NO 原子均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三步反应中第一步反应活化能最大

D.三步反应的速率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794.5 A 80% 4.27 排气管是敝口容器,管中进行的反应为非平衡态,该非平衡条件下,反应速率越快,相同时间内污染物转化率就越高 AD 降低温度 B 【解析】 (1)已知:①C(s)+O2(g)=CO2(g) △H1=-393.5 kJ/mol ②C(s)+O2(g)= CO(g) △H2= -110.5 kJ/mol ③N2(g)+ O2(g)=2NO(g) △H3= +180.0 kJ/mol 根据盖斯定律,2×①-(2×②+③)得2NO(g)+ 2CO(g)=N2(g)+ 2CO2( g) △H=-393.5 kJ/mol×2-(-110.5 kJ/mol)×2 -180.0 kJ/mol=-794.5 kJ/mol,故答案为:-794.5; (2)①根据表中数据分析A容器中反应先达到平衡,则催化剂A的效果更好,故答案为:A; ②设平衡时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为x,则 则,解得x=,CO的平衡转化率为;平衡时NO、CO、N2、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则各物质的分压分别为、、、,(kPa)-1,故答案为:80%;4.27; ③汽车尾气排气管中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污染物转化率,其原因是排气管是敝口容器,管中进行的反应为非平衡态,该非平衡条件下,反应速率越快,相同时间内污染物转化率就越高,故答案为:排气管是敝口容器,管中进行的反应为非平衡态,该非平衡条件下,反应速率越快,相同时间内污染物转化率就越高; (3)①A. 2v正(O2)= v逆(NO)=2v逆(O2),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则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选; B.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所以B不选; C. c(N2):c(O2)=l不能说明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故C不选; D 该反应伴随着能量不变,该容器内温度不变,说明转化率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选;故答案为:AD ; ②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逆反应方向移动,NO的体积分数降低,故答案为:降低温度; (4)A. 根据题给反应机理分析,N2比O2稳定,所以第一步反应不从N2分解开始,故A正确; B. 根据反应历程分析,O 原子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故B错误; C. 三步反应中第一步反应速率最慢,说明活化能最大,故C正确; D. 温度升高,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所以三步反应的速率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D正确;故答案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含锂电解铝废渣(主要含 AlF3NaFLiFCaO ) 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备电池级碳酸锂,同时得副产品冰晶石,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LiOH易溶于水,Li2CO3微溶于水。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铝废渣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化学式为 ___________。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_________

(2)碱解反应中, 同时得到气体和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一般地说 K105 时,该反应进行得就基本完全了。苛化反应中存在如下平衡:Li2CO3(s)+Ca2+(aq)⇌2Li+(aq)+ CaCO3(s)通过计算说明该反应是否进行完全________(已知Ksp(Li2CO3) = 8.64×10-4Ksp(CaCO3) = 2.5×10-9)。

(4)碳化反应后的溶液得到Li2CO3的具体实验操作有:加热浓缩、____________、干燥。

(5)上述流程得到副产品冰晶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6)Li2CO3是制备金属锂的重要原料, 一种制备金属锂的新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其装置如图所示:

工作时电极 C 应连接电源的______极,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该方法设计的 A 区能避免熔融碳酸锂对设备的腐蚀和因________逸出对环境的污染。

 

查看答案

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但它在化工和食品工业上却有广泛应用。某兴趣小组同学对SO2的实验室制备和性质实验进行研究。

(1)甲同学按照教材实验要求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取SO2

①本实验中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铜丝可抽动的优点是_______

②实验结束后,甲同学观察到试管底部出现黑色和灰白色固体,且溶液颜色发黑。甲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应是生成的白色CuSO4夹杂少许黑色固体的混合物,其中CuSO4以白色固体形式存在体现了浓硫酸的________性。

③乙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存在问题,请从实验安全和环保角度分析,该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2)兴趣小组查阅相关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讨论,重新设计实验如下(加热装置略):

实验记录 A 中现象如下:

序号

反应温度/℃

实验现象

1

134

开始出现黑色絮状物,产生后下沉,无气体产生

2

158

黑色固体产生的同时,有气体生成

3

180

气体放出的速度更快,试管内溶液为黑色浑浊

4

260

有大量气体产生,溶液变为蓝色,试管底部产生灰白色固体,品红溶液褪色

5

300

同上

 

查阅资料得知: 产物中的黑色和灰白色固体物质主要成分为 CuSCu2SCuSO4,其中CuSCu2S为黑色固体,常温下都不溶于稀盐酸,在空气中灼烧均转化为CuOSO2

①实验中盛装浓硫酸的仪器名称为 ____________。   

②实验记录表明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为了得到预期实验现象,在操作上应该____________

③装置C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将水洗处理后的黑色固体烘干后,测定灼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可以进一步确定黑色固体中是否一定含有 CuS其原理为__________(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

 

查看答案

如图是H3AsO4水溶液中含砷的各物种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H2AsO4溶液呈酸性

B.NaH2AsO4溶液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c(H2AsO4)/c(HAsO42-)先增加后减少

C.H3AsO4HAsO4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D.Ka3(H3AsO4)的数量级为10-12

 

查看答案

目前,国家电投集团正在建设国内首座百千瓦级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示范电站。铁-铬液流电池总反应为Fe2+ + Cr3+Fe3 + + Cr2+,工作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a电极反应为 Fe 3++e- =Fe2+

B.充电时b电极反应为 Cr3++e- =Cr2+

C.放电过程中H+通过隔膜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

D.该电池无爆炸可能,安全性高,毒性和腐蚀性相对较低

 

查看答案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mol18O2中所含中子数为10NA

B.标准状况下,2.24LCHCl3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C.常温下,2.8gC2H4CO的混合气体所含碳原子数为0.3NA

D.0.1mol/LNa2S溶液中,S2-HSH2S的数目共为0.1NA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