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按要求写出下列有机物的分子结构。
乙烯的电子式__________,
乙烷的分子式________,
乙醇的结构式___________,
氯乙烷的结构简式________。
(2)写出②、④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
A、B、C、D、E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相关信息如下:
元素 | 相关信息 |
A | 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n |
B | 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个 |
C |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 |
D | 简单离子是第三周期元素中离子半径最小的 |
E | 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数为4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A______, B_______, C________,D__________
(2)写出C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_________,E2+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________________,B元素能量最高的电子为_____轨道上的电子,其轨道呈_______形.
(3)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1molA与C形成的最高价化合物中σ键有______个,π键有______个。
(4)B、C、D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5)写出C的核外有18个电子的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备1,2-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CH3CH2OHCH2=CH2+H2O CH2=CH2+Br2BrCH2CH2Br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醚。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 乙醇 | 1,2-二溴乙烷 | 乙醚 |
状态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密度(g/cm3) | 0.79 | 2.2 | 0.71 |
沸点(℃) | 78.5 | 132 | 34.6 |
熔点(℃) | -130 | 9 | -116 |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
(3)在装置c中应加入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4)判断该制备反应己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
(5)将1, 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____层(填“上”、“下”)。
(6)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洗涤除去。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7)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________的方法除去。
(8)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但又不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少量乙酸乙酯。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应缓慢加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II中的导管口为什么要在液面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饱和的Na2CO3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
(6)该实验使用的乙醇应不含水份,如何检验乙醇是否含有水份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乙醇含有水份,如何将其转变为无水乙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铜溶于50mL15mol/L的浓硝酸中,待铜完全溶解后,生成了0.2molNO2和NO的混合气体,并测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mol/L。假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50mL,则金属铜的质量为
A.6.4g B.11.2g C.12.8g D.16.0g
“辛烷值”用来表示汽油的质量,汽油中异辛烷的爆震程度最小,将其辛烷值标定为100,如图是异辛烷的球棍模型,则异辛烷的系统命名为( )
A. 1,1,3,3-四甲基丁烷 B. 2,3,4-三甲基戊烷
C. 2,4,4-三甲基戊烷 D. 2,2,4-三甲基戊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