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某混合物浆液含Al(OH)3、MnO2和少量Na2Cr2O4。考虑到胶体的吸附作...

某混合物浆液含Al(OH)3MnO2和少量Na2Cr2O4。考虑到胶体的吸附作用使Na2Cr2O4不易完全被水浸出,某研究小组利用设计的电解分离装置(如图1),使浆液分离成固体混合物和含铬元素溶液,并回收利用。

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和利用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流程图中的部分分离操作和反应条件未标明):

(1)反应①所加试剂NaOH的电子式为___B→C的反应条件为___C→Al的制备方法称为___

(2)该小组探究反应②发生的条件。D与浓盐酸混合,不加热,无变化;加热有Cl2生成,当反应停止后,固体有剩余,此时滴加硫酸,又产生Cl2。由此判断影响该反应有效进行的因素有___(填序号)。

a.温度        bCl-的浓度      c.溶液的酸度

 

加热(或煅烧) 电解法 ac 【解析】 在图1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发生反应为2H2O+2e-=2OH-+H2↑,混合物浆液中Na+向阴极移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阳极,发生反应为2H2O-4e-=O2↑+4H+,混合物浆液中的Cr2O42-向阳极移动。此时混合物浆液中的物质为Al(OH)3、MnO2。在图2中,固体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Al(OH)3溶解生成NaAlO2溶液,此为溶液A的主要成分,MnO2为固体D的主要成分。溶液A中通入CO2,与NaAlO2发生反应:NaAlO2+CO2+2H2O=Al(OH)3↓+NaHCO3,沉淀B的主要成分为Al(OH)3,受热分解生成Al2O3,成为固体C的主要成分,熔融电解可获得Al。固体D中的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制得Cl2。 (1)NaOH为离子化合物,由Na+和OH-构成,电子式为。根据图2中的转化关系,向溶液A中通入CO2,发生反应:NaAlO2+CO2+2H2O=Al(OH)3↓+NaHCO3,沉淀B为Al(OH)3,固体C为Al2O3,B→C的反应条件为加热或煅烧,Al2O3→Al的制备方法为氧化铝的熔融电解法。答案为:;加热或煅烧;电解法; (2)根据“D与浓盐酸混合,不加热,无变化;加热有Cl2生成”知,温度对反应有影响;滴加硫酸,引入H+,又产生Cl2,说明溶液的酸度对反应有影响。答案为:a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98K时,将20mLNaOH溶液混合,发生反应:。溶液中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溶液的pH不再变化

B.

C.不再变化

D.

 

查看答案

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S8=8Li2Sx(2≤x≤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 g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2S2的量越多

 

查看答案

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2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 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D. 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2O2-x=2Li+1—O2

 

查看答案

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NaCO2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

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CO32C

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Na

 

查看答案

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3D-Zn)可以高效沉积ZnO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Zn-NiOOH二次电池,结构如图所示。电池反应为Zn(s)+2NiOOH(s)+H2O(l)ZnO(s)+2Ni(OH)2(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NiOOH(s)+H2O(l)+e-=Ni(OH)2(s)+OH-(aq)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s)+2OH-(aq)-2e-=ZnO(s)+H2O(l)

D.放电过程中OH-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