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连接好装置后,在加...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连接好装置后,在加入试剂之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试管中需加入少量____________以防止暴沸。

3)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中导管没有伸入到液面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7)欲将乙中的物质分离得到乙酸乙酯,采取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分离时,乙酸乙酯应该从仪器的__________________(填“下口放出”或“上口倒出”)。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碎瓷片(或沸石) 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防止倒吸 BC 分液 上口倒出 【解析】 (1)连接好装置后,在加入试剂之前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甲试管中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醇和乙酸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为防止加热过程中暴沸,应加入碎瓷片(或沸石)防止暴沸,故答案为:碎瓷片(或沸石)。 (3)浓硫酸在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有利于反应的发生,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起吸水剂的作用,减小生成物水的量,使酯化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故答案为: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4)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醇和乙酸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5)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乙酸,二者均易溶于水,导气管的下端伸入液面以下会发生倒吸现象,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6)乙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能够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能够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能够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B、C项正确,故答案为:BC。 (7)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将乙中的混合液分离得到乙酸乙酯,因乙酸乙酯的密度小于水,分液时,下层水溶液从下口流出后,为防止发生污染,再将乙酸乙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故答案为:分液;上口倒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磷酸氯喹是一种抗疟疾药物, 研究发现,该药在细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A是一种芳香经, B 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 AB 中须加入的试剂a ___________________

3B 反应生成 C 的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D 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5FG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6IE的同分异构体,与E 具有相同的环状结构, 写出任意一种符合下列条件的I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是三取代的环状有机物, 氯原子和羟基的取代位置与E相同;

②核磁共振氢谱显示I 除了环状结构上的氢外,还有4组峰, 峰面积比3:1:1:1

I加入NaHCO3溶液产生气体。

 

查看答案

钴的化合物在工业生产、生命科技等行业有重要应用。

1Co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Co的第四电离能比 Fe 的第四电离能要小得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 Co3+都能与 CN形成配位数为6的配离子。CN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HCN分子中含有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

3)用KCN处理含Co2+的盐溶液 ,有红色的Co(CN)2 析出,将它溶于过量的KCN溶液后,可生成紫色的[Co(CN)6] 4- ,该配离子是一种相当强的还原剂,在加热时能与水反应生成[Co(CN )6]3-,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金属钴的堆积方式为六方最密堆积,其配位数是 _____。有学者从钴晶体中取出非常规的“六棱柱”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胞中原子个数为_____,该晶胞的边长为a nm,高为c nm,该晶体的密度为___gcm-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列出代数式)
 

 

查看答案

汽车尾气中的CONO在排放时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NO传感器可监测汽车排放尾气中NO含量,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该传感器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如下发生反应:

2CO(g)+O2(g)=2CO2(g)     H1 =-606.6 kJ·mol-1

2NO(g)+O2(g)=2NO2(g)    H2= -114.1 kJ·mo l-1

则反应CO(g) +NO2(g) = CO2(g) +NO(g)的△H =__________kJmo l-1

3300K时,将等浓度的CO NO2混合加入刚性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 +NO2(g) = CO2(g) +NO(g), 测得 c(CO)浓度随时间t 的变化如表所示。

t/min

0

20

90

170

560

1600

13200

14000

c(CO)/mol·L-1

0.100

0.075

0.055

0.047

0.034

0.025

0.013

0.013

0.013

 

 

300K时反应的平衡转化率α=_______%。平衡常数K=_______(保留1 位小数)。

②在300K下: 要提高CO转化率, 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要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测得:反应物浓度按任意比时,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均符合v=kc2(NO2)。其中:k为正反应速率常数,是与平衡常数K类似的只受温度影响的常数。请推理出v的表达式:v_____________    (用k K c(CO)c(CO2 )c(NO)表达)。

④根据v的表达式 ,一定温度下,当反应达平衡后, t1时刻增大CO浓度, 平衡发生移动,下列图像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它们都含有少量 SiO2Fe2O3等杂质。工业上综合利用这两种矿物制备碳酸锰和硝酸铜晶体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部分金属阳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 pH范围如下表所示(开始沉淀的pH 按金属离子浓度为 0. l mol/L 计算)

 

开始沉淀的 pH

沉淀完全的pH

Fe3+

1.1

3.2

Mn2+

8.3

9.8

Cu2+

4.4

6.4

 

100.86.3

1)酸浸时,下列措施能够提高浸取速率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A.将矿石粉碎    B.适当延长酸浸时间      C.适当升高温度

2)酸浸时, MnO2 Cu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   

3)浸出液调节pH = 4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浸出液中铜离子浓度最大不能超过_______________    molL-1(保留一位小数)。

4)生成 MnCO3 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工艺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6)流程中需要加入过量HNO3溶液,除了使 Cu2(OH)2CO3完全溶解外,另一作用是蒸发结晶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制得的Cu(NO3)2 晶体需要进一步纯化, 其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铅铬黄是一种颜料,主要成分是铬酸铅PbCrO4。现以CrCl36H2O Pb(NO 3)2等为原料制备该物质,并测定产物纯度。

1)溶解、过滤、洗涤操作时, 均需要用到的以下仪器为______________(填标号)。

2)第①步所得绿色溶液的主要成分为 NaCrO2,已知 Cr(OH)3 不溶于水,与Al(OH)3类似,具有两性。写①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步中加入H2O2 浓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逐步变为亮黄色后,仍须持续煮沸溶液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步加入醋酸的目的是,防止pH 较高时,加入 Pb(NO3)2 溶液会产生______(填化学式)沉淀,影响产率。利用pH 试纸,调节 pH 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pH逐步降低时, 溶液中的CrO42-转化为 ____________离子(填化学式)。

5)由于铬酸铅的溶解度比重铬酸铅的小的多,在第④ 步中逐滴滴加 Pb(NO3)2溶液后,产PbCrO4黄色沉淀, 此时为了提高铅铬黄的产率,可补加少量NaOH溶液,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