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列出了某短周期元素R的各级电离能数据(用I表示,单位为kJ·mol-l)。下列关于元素R的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
电离能 | I1 | I2 | I3 | I4 | …… |
E | 740 | 1 500 | 7 700 | 10 500 | …… |
A.R的最高正价为+3价
B.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4个电子
C.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ⅡA族
D.R 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
已知某元素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该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 )
A.ⅤB族 B.ⅡB族 C.Ⅷ族 D.ⅡA族
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其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 )
A.1s22s22p63s23p63d54s1
B.1s22s22p63s23p3
C.1s22s22p63s23p63d64s2
D.1s22s22p63s23p63d74s2
有机物A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有机物A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0.5 mol 该物质与足量金属钠反应,能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_____L;
(4)该物质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填序号)。
①能与NaOH溶液反应
②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③能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
④可以燃烧
⑤能发生水解反应
某反应在体积为5L的恒容密闭的绝热容器中进行,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已知A、B、C均为气体)。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υ(A)=2υ(B) B.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
C.v逆(A)=v正(C) D.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
E.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4)由图求得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______。
(5)为了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的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容器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 混合溶液 | A | B | C | D | E | F |
4 mol/L H2SO4(mL) | 30 | V1 | V2 | V3 | V4 | V5 |
饱和CuSO4溶液(mL) | 0 | 0.5 | 2.5 | 5 | V6 | 20 |
H2O(mL) | V7 | V8 | V9 | V10 | 10 | 0 |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_______,V6=_______。
②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_______。
某小组同学欲通过实验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
(1)他们将过量硫粉与少量铁粉混合后隔绝空气加热,制得并分离出固体产物A。请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解释 |
①取少量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 固体完全溶解,产生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B | 硫粉与铁粉混合后隔绝空气加热,制得固体产物A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
②将B通入足量水中 | 得到无色溶液C | |
③向①的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 | 溶液无明显变化 | |
④将浓盐酸滴到KMnO4固体上 | 产生黄绿色气体 | 反应生成氯气 |
⑤将红热的铁丝(少量)伸入上述黄绿色气体中 | 铁丝剧烈燃烧,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烟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
⑥将⑤中所得固体产物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 观察到___________(填现象) |
|
(2)综合上述实验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将上述实验中④所得氯气直接通入无色溶液C中,观察到产生淡黄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此实验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
(4)某同学认为将步骤①中的稀硫酸换成稀盐酸,若同样产生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B,则可以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他的观点__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___。
(5)现有四种试剂:A.新制的Cu(OH)2;B.浓硝酸;C.AgNO3溶液;D.碘水。为了鉴别下列三瓶无色溶液,请你选择合适的试剂,将其序号填入相应的括号中。(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①葡萄糖溶液_____________②淀粉溶液_____________③鸡蛋清溶液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