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粒子半径:K>Cl>S ②氢化物稳定性:HF>H2S>PH3;
③离子还原性:S2->Cl->Br->I- ④单质氧化性:Cl2>S>Si;
⑤酸性:H2SO4>HClO ⑥碱性强弱:KOH>NaOH>Mg(OH)2
A.①④⑤ B.③⑥ C.②④⑤⑥ D.①③④
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C强 | 将盐酸滴入放有大理石的烧杯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
B | 比较Mg与Al的金属性强弱 | 将镁条与铝片用导线相连,放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
C | 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 将两块表面积相同的锌粒分别放入稀硫酸和浓硫酸中。 |
D | 证明KCl中存在离子键 | 熔融状态的KCl是否导电 |
A. A B. B C. C D. D
能证明乙烯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事实是( )
A.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乙烯分子里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C.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
D.乙烯容易与溴水发生反应,且1 mol乙烯完全加成消耗1 mol溴单质
100 mL 6 mol/L硫酸溶液与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A.醋酸钾溶液 B.硫酸铜溶液 C.氯化钠固体 D.烧碱溶液
用锌片与1mol·L-1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的是
A. 对该反应体系加热 B. 用浓硫酸代替稀盐酸
C. 不用锌片,改用锌粉 D. 加入少量 1mol·L-1硫酸
A、B两种元素为同一周期ⅡA和ⅢA元素,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 )
①x+1 ②x+21 ③x+11 ④x+18 ⑤x+25 ⑥x+32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