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酮常温下为无色晶体或浅黄色油状液体,是山楂、含羞草、紫丁香等香精的调合原料,并广泛用于皂用香精和烟草香精中,可由苯经下述反应制备:
+(CH3CO)2O(乙酸酐) +CH3COOH,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苯所含的化学单键数目为12NA
B.0.1 mol乙酸酐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5.4NA
C.气态苯乙酮的密度是气态乙酸密度的2倍
D.1L 2 mol·L-1 CH3COOH溶液与足量钠反应生成的气体分子数为NA
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选用的装置、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步骤和装置 |
A | 比较H2O2和Fe3+的氧化性 | 将盐酸酸化的双氧水滴入Fe(NO3)2溶液中 |
B | 配制100 mL 1.0 mol·L-1NaOH溶液 | 向100mL容量瓶中加入4.0 g NaOH固体,加水到刻度线 |
C | 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 往铁电极附近滴加铁氰化钾溶液 |
D | 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将两片大小相同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分别放置于两支规格相同的试管中,向试纸上滴加2.0 mol·L-1的H2SO4溶液2~3滴,密封试管,分别在室温和40℃水浴中反应,观察并记录变色时间 |
A.A B.B C.C D.D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能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有解毒作用等,其结构式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维生素C分子式为C6H8O6
B.维生素C的同分异构体中可能有芳香族化合物
C.向维生素C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颜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
D.在一定条件下,维生素C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2020年春季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该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杀菌消毒,做好个人防护是防止疫情蔓延的重要措施。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医用酒精消毒液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
B.生产医用防护口罩的原料聚丙烯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84消毒液与酒精混用杀菌消毒效果更好
D.二氧化氯泡腾片具有强氧化性,有良好除臭、脱色、杀菌作用,具有低浓度高效灭杀病毒能力
(1)氨气可作为脱硝剂,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6NO(g)+4NH3(g)5N2(g)+6H2O(g)。
①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
a.反应速率v(NH3)=v(N2)
b.容器内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c.容器内N2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d.容器内n(NO)∶n(NH3)∶n(N2)∶n(H2O)=6∶4∶5∶6
e.12mol N-H键断裂的同时生成5mol N≡N键
②某次实验中测得容器内NO及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图中b点对应的速率关系是v(正)___v(逆);d点对应的速率关系是v(正)___v(逆)。(填﹥、﹤或﹦)。
(2)一定条件下,在2L密闭容器内,反应2NO2(g)N2O4(g),n(NO2)随时间变化如下表:
①用N2O4表示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___。在第5s时,NO2的转化率为___。
②根据上表可以看出,随着反应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其原因是__。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1)X、Y、Z、W、R均是1-18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电子层数相同,R与Y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W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R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式___。
②X与Y元素可形成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结构式为__。
③Y、Z、W、R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2)最近,德国科学家实现了铷原子气体超流体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该成果将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带来重大突破。已知铷是37号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85。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
②关于铷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填序号)。
a.与水反应比钠更剧烈
b.Rb2O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c.Rb2O2与水能剧烈反应并释放出O2
d.单质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e.RbOH的碱性比同浓度的NaOH弱
(3)为验证第ⅦA族部分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棉花中浸有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验证溴与碘的非金属性强弱:通入少量氯气,充分反应后,将A中液体滴入试管内,取下试管,充分振荡、静置,可观察到___;该实验必须控制氯气的加入量,否则得不出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的结论,理由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