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右图为浓硫酸与铜片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 (1)浓硫酸与铜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右图为浓硫酸与铜片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

1)浓硫酸与铜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乙中品红溶液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该反应中浓硫酸只体现酸性

B.试管乙中含有碱液的棉花,其作用是吸收过量的SO2,防止环境污染

C.反应一段时间后,将试管甲中的溶液缓慢倒入盛有水的烧杯,溶液显蓝色

D.含0.04mol溶质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片反应,能收集到448mLSO2(标准状况)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品红溶液褪色或红色变浅 AD 【解析】 (1)浓硫酸与铜片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乙中品红溶液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或红色变浅。 (3)A.有硫酸铜和二氧化硫生成,则该反应中浓硫酸体现酸性和氧化性,A错误;B.试管乙中含有碱液的棉花,其作用是吸收过量的SO2,防止环境污染,B正确;C.反应一段时间后,将试管甲中的溶液缓慢倒入盛有水的烧杯,由于有硫酸铜产生,因此溶液显蓝色,C正确;D.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是含0.04mol溶质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片反应,不能收集到448mL的SO2(标准状况),D错误,答案选AD。 【点晴】 掌握浓硫酸和二氧化硫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原理以及有关计算。随着反应的进行,酸的浓度逐渐减小引起的质变问题:典型的“三酸变稀”问题就是浓盐酸与MnO2反应、浓H2SO4与Cu、Zn等反应、浓HNO3与Cu等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三种酸都变稀,从而使反应停止或产物发生变化;三种酸放置在空气中由于吸湿或挥发,也可使其变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固体粉末中可能含有SiO2Fe2O3CuONaHCO3K2CO3,某同学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所加试剂均过量)

已知:蘸取少量溶液2在酒精灯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

请回答:

1)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生成红褐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 固体粉末中一定存在的组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

A是化学实验中最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

请回答:

1A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向装有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加入3D溶液,振荡后水浴加热。写出加热后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100 mL溶液可能含有Na、NH4+、Fe3、CO32-、SO42-、Cl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下(所加试剂均过量,气体全部逸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一定存在CO32-SO42-,一定不存在Fe3

B.原溶液一定存在Cl,可能存在Na

C.原溶液中c(Cl)≥0.1 mol·L1

D.若原溶液中不存在Na,则c(Cl)<0.1 mol·L1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中操作及现象与结果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适量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钡溶液中
 

产生白色沉淀
 

碳酸的酸性比盐酸弱
 

B
 

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
 

溶液褪色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
 

C
 

取少量某无色溶液,先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下层呈橙红色
 

原无色溶液中一定有溴离子
 

D
 

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共热后,再加少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产生红色沉淀
 

淀粉水解可生成葡萄糖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Z所处的族序数是周期序数的2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最高正化合价:X<Y<Z<W

B.原子半径:W<X<Y<Z

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