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较下列粒子的半径大小
①Na Mg O F __________
②Na+ Mg2+ O2- F-__________
③Fe Fe2+ Fe3+__________
④Na+ Mg2+ S2- Cl-__________
(2)下列物质中:只存在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只存在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极性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非极性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
①Ar ②CO2 ③Na2O2 ④KOH ⑤MgBr2 ⑥NH4Cl ⑦CaO ⑧H2SO4
(3)氢气可由天然气和水反应制备,其主要反应为:CH4(g)+ 2H2O(g) ===CO2(g)+4H2(g)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为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若已知,破坏1mol化学键需要吸收的热量如代数式表示:
化学键 | C—H | O—H | C=O | H—H |
吸收热量(kJ/mol) | a | b | c | d |
则根据该反应制取1mol H2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为___________kJ(用含a、b、c、d字母表示)。
某同学设计实验以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Ⅰ:根据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探究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
已知A装置的烧瓶里装有大理石,分液漏斗里装有稀HNO3,B装置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装置C中装有Na2SiO3溶液,试回答: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推知碳、硅、氮三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已知常温下高锰酸钾与浓盐酸混合可产生氯气,利用该装置探究氯和溴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4)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论:氧化性:________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__________。
X、Y、Z、W是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的2倍;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Z元素的单质为双原子分子;Z的氢化物能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形成盐;W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X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其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
(2)元素Y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_。
(3)元素W的单质与元素X的低价氧化物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4)ZW3可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和一种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下表是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A-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 族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一 | A |
|
|
|
|
|
|
|
二 |
|
|
| D | E |
| G | I |
三 | B |
| C |
| F | H |
|
|
(1)A-I中元素,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
(2)A-I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是__________(用化学式);
(3)用电子式表示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
(4)写出B与C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3mol/L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60 mL B.75 mL C.80 mL D.100 mL
短周期元素 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X与Z位于同一主族,W与X可形成共价化合物 WX2,Y原子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WX、WX2、ZX2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B. WZ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
C. 由于X的常见氢化物(H2X)分子间存在氢键,故H2X比H2Z 稳定
D.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W<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