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正丁烷的沸点比异丁烷的高,乙醇的沸点比二甲醚的高
B. 甲烷、苯、葡萄糖均不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羊毛、蚕丝、塑料、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 天然植物油没有恒定的熔、沸点,常温下难溶于水
北京市场销售的某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说明:
产品标准 | GB5461 |
产品等级 | 一级 |
配 料 |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
碘含量(以I计) | 20~50mg/kg |
分装时期 |
|
分装企业 |
|
(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于空白处)
____KIO3+___KI+___H2SO4=___K2SO4+___I2+___H2O
(2)上述反应生成的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
①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学生设计回收四氯化碳的操作步骤为:
a.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
b.加入适量Na2SO3稀溶液;
c.分离出下层液体。
以上设计中遗漏的操作及在上述步骤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I2+2S2O32-=2I-+S4O62-。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 准确称取w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1的Na2S2O3溶液10.0mL,恰好反应完全。
①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中反应所产生的I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mol。
③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袋说明,所测精制盐的碘含量是(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kg。
现有A、B、C、D、E、F、G七瓶不同物质的溶液,它们各是Na2CO3、Na2SO4、KCl、AgNO3、MgCl2、Cu(NO3)2和Ba(OH)2溶液中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进行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表示生成沉淀或微溶物,“-”表示观察不到明显变化。
| A | B | C | D | E | F | G |
A | - | -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 | ↓ |
C | - | - | - | ↓ | - | ↓ | ↓ |
D | - | - | ↓ | - | ↓ | ↓ | ↓ |
E | - | - | - | ↓ | - | ↓ | - |
F | - | ↓ | ↓ | ↓ | ↓ | - | ↓ |
G | ↓ | ↓ | ↓ | ↓ | - | ↓ | - |
试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C:________,E:_______,G:_______。
现有Na2SO4和Na2CO3的混合溶液100mL,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得到白色沉淀14.51g,将沉淀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得到1120mL(标准状况)CO2气体。请计算原混合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
我校环保兴趣小组在处理污水样品时,需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19 g/cm3配制成240mL0.1mol·L-1的盐酸溶液。
(1)在图所示仪器中,配制上述溶液不需要的是_________(填图相应仪器的序号); 除图中已有仪器外,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其作用按使用的先后顺序分别是_________。
(2)根据计算,需要量取_______mL浓盐酸,下列量程或规格中,本实验量筒应使用的是_______;容量瓶应使用_______。(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序号,否则无分,下同)
A、10mL B、100mL C、250mL D、500mL
(3)假设配制时其他操作均正确,只出现以下某一情况,下列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______,偏低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②烧杯和玻棒没有洗涤2-3次 ③稀释浓HCl时,没有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④量取浓盐酸时仰视 ⑤配制的溶液装入洁净的但有少量蒸馏水的试剂瓶中 ⑥定容时俯视
某学习小组为探究胶体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 __________________,即可制得Fe(OH)3胶体,写出其中涉及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上述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①先出现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用稀HI溶液代替稀HCl溶液,会出现哪些与上述不同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