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现有 NaCl、Na2SO4 和 NaNO3 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杂质,...

现有 NaClNa2SO4 NaNO3 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杂质,从而得到纯净的NaNO3 晶体,相应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试剂 X___________,沉淀 A_________

(2)上述实验流程中①②③步均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该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 Na2CO3 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4)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AgNO3 BaSO4 过滤 引流 使溶液中的 Ag+、Ba2+完全沉淀 Na2CO3 HNO3 【解析】 NaCl、Na2SO4 和 NaNO3 的混合物,得到纯净的NaNO3 晶体则要除去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先加过量的氯化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得到沉淀A为硫酸钡,溶液1中含有氯化钠,硝酸钠和过量的氯化钡;然后在溶液1中加过量的X溶液,根据最终目标物质为硝酸钠,可知加X的目的是沉淀氯离子,则X为硝酸银,沉淀B为氯化银,溶液2中含有硝酸钠,硝酸银和硝酸钡,继续加过量的碳酸钠,将银离子和钡离子转变成沉淀除去,沉淀C为碳酸钡和碳酸银的混合物,溶液3中含有硝酸钠和过量的碳酸钠,应除去碳酸钠后进行结晶操作得到硝酸钠晶体,据此分析解答。 (1)根据以上分析试剂X是为了除去氯离子的硝酸银溶液,沉淀A为氯化钡结合硫酸根离子产生的硫酸钡,故答案为:AgNO3;BaSO4。 (2)实验流程中①②③步均要进行沉淀和溶液的分离,固液分离应采用过滤操作,过滤时要用到玻璃棒引流,故答案为:过滤;引流。 (3)溶液2中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钡,加过量的碳酸钠目的是将银离子和钡离子转变成沉淀除去,故答案为:使溶液中的 Ag+、Ba2+完全沉淀。 (4)溶液3中含有硝酸钠和过量的碳酸钠,应除去碳酸钠后进行结晶操作,为不引入杂质离子应用适量的硝酸除去碳酸钠,故答案为:Na2CO3;HNO3。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2 mol NH3的质量为_____g,其中含有__个氨分子,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2)质量相同的 CO2NH3SO2O3 四种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目最多的是___________,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条件下,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_____

31.6g某气体含有 3.01×1022 个分子,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g/mol

4)把2.0 mol·L1 Na2SO4溶液和1.0 mol·L1 H2SO4 溶液等体积混合(假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等于混合前两种溶液的体积之和),则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mol·L1

 

查看答案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

该溶液中一定含Ag

B

向水中滴加少量鸡蛋清,搅拌后液体澄清、透明,用强光照射后液体内出现光亮的通路

所得液体为胶体

C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集气瓶中的气体为CO2

D

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Na2CO3溶液呈碱性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 Ba2Mg2HOHClSO NHHCO中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 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1 mol·L1 乙溶液中 c(H)0.2 mol·L1;③向丙溶液中滴入 AgNO3 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含有 Ba2 B.乙溶液中含有 SO

C.丙溶液中含有 Cl D.丁溶液中含有 Mg2

 

查看答案

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

A.溶液与胶体:属于不同分散系的本质原因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否仅含有一种元素

C.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D.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物质本身的导电性

 

查看答案

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H2SO42H+SO B.NaHSO4NaHSO

C.Na3PO4Na+3PO D.KAl(SO4)2K+Al3+2SO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