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有机物X与Y反应可得到一种重要的有机物Z。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Z分子中共平面的...

有机物XY反应可得到一种重要的有机物Z。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Z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最多有7

B.XZ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

C.上述反应中,XY均发生了加成反应

D.Y与甲苯互为同分异构体

 

A 【解析】 A.Z含有苯环、碳碳双键、酯基,具有平面形结构,该分子中碳碳双键直接相连的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苯环也与碳碳双键相连,单键可以旋转,则最多共平面的碳原子大于7个,故A错误; B.X、Z含有酯基,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水解,故B正确; C.反应过程中X中碳碳三键打开发生加成,Y中碳碳双键打开发生加成,故C正确; D.Y的分子式为C7H8,与甲苯的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有瓷都之称的江西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是瓷器的代表,蓝紫色的硅酸铜钡(BaCuSi2O6)是瓷器加工中常用的颜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瓷器属于新型无机硅酸盐产品

B.硅酸铜钡还可表示为BaO·CuO·2SiO2

C.石灰石、黏土是生产瓷器的主要原料

D.瓷器具有较高的强度与硬度

 

查看答案

(1)按图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以下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铜片是正极,表面有气泡产生

B.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化

C.外电路中电流方向Zn→Cu

D.溶液中SO42向铜片方向移动

②实验发现不仅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在锌片上也有气泡产生。分析锌片上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中当负极材料消耗质量为2.6g时,则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___

(2)某种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如图所示,ab均为惰性电极。

①电池工作时,空气从_____口通入(“A”“B”)

②若使用的燃料为氢气(H2)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CO2可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测得CO2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3 min9 minυ(CO2)=______mol·L-1·min-1

(2)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A.反应中CO2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即图中交叉点)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H2,同时生成1 mol CH3OH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4)平衡混合气体中CO2(g)H2(g)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__

(5)3 minυ(CH3OH)___________9 minυ(CH3OH)(填“=”)。

 

查看答案

某同学为了验证碳和硅两种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弹簧夹1,关闭弹簧夹2,旋开仪器a的活塞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A中现象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关闭弹簧夹1,打开弹簧夹2D中出现白色胶状沉淀,X________(填化学式),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

A

 

0

1

A

A

A

A

A

A

 

2

 

 

 

 

3

 

 

 

 

 

 

1)①④⑥三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__

2)⑤、⑦、⑧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__(用离子符号填写)

3)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④、⑤二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__

4)⑦的单质与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5)元素①、元素④以原子个数比为11形成化合物Q,元素①、元素③形成化合物MQM的电子总数相等。以M为燃料,Q为氧化剂,可作火箭推进剂,最终产物对空气没有污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