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循环工艺不仅能吸收SO2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又能制得氢气,具体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离器中物质分离的操作为过滤
B.该工艺中I2和HI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碘循环”
C.反应器和膜反应器中分别发生了非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D.碘循环工艺的总反应为2SO2 + 4H2O + I2 == H2 + 2H2SO4 + 2HI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热稳定性: ②原子半径: ③酸性: ④得电子能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ICl(氯化碘)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常称为类卤素,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水反应生成HI和HClO
B.分子内部存在的是极性共价键
C.沸点比I2的高
D.属于一种单质
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W<X
B.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
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试剂 |
A | 溶液() | Fe 粉 |
B | 溶液() | NaOH 溶液、稀 |
C | () | 灼热的铜网 |
D | () | 、无水 |
A.A B.B C.C D.D
氯气有毒,且大量制取的难度较大、污染严重,在培养皿中研究氯气的性质可实现“绿色实验”。在培养皿的点滴板中央孔穴中滴加能生成氯气的试剂(如漂粉精与盐酸),然后分别滴加所要进行实验的试剂,如下图。下列是某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解释与结论,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选项 | 实验现象 | 解释 | 结论 |
A | 淀粉溶液变蓝 | 氯气置换出中的碘使淀粉变蓝 | 氧化性: |
B | 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 | 氯气置换出中的硫 | 非金属性: |
C |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 氯气具有漂白性 |
D | 和溶液的小液滴变红 | 被氧化成后,再与溶液反应变红 | 具有还原性 |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