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H=-akJ/mol,已知: (a、b、c均大于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碰撞理论认为,反应速率的大小与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微粒间碰撞次数成正比,只要有足够的能量就可以发生有效碰撞
B.断开2molHI分子中的化学键所需能量约为(c+b+a)kJ
C.相同条件下,1molH2(g)和1molI2(g)总能量小于2molHI(g)的总能量
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H2(g)和2molI2(g),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2akJ
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零,A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序号 | 时间 浓度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1 | 800℃ | 1.0 | 0.80 | 0.67 | 0.57 | 0.50 | 0.50 | 0.50 |
2 | 800℃ | c2 | 0.60 | 0.50 | 0.50 | 0.50 | 0.50 | 0.50 |
3 | 800℃ | c3 | 0.92 | 0.75 | 0.63 | 0.60 | 0.60 | 0.60 |
4 | 820℃ | 1.0 | 0.40 | 0.25 | 0.20 | 0.20 | 0.20 | 0.2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物质A的平均速率为0.013mol/(L•min)
B.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1.0mol•L-1
C.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v1
D.实验4中,该反应在30min后才达到平衡状态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NO和22.4LO2混合后的分子总数为2NA
B.0.1mol•L-1的氨水中,溶液中各微粒的物质的量存在以下关系:n()+n(NH3)+n(NH•H2O)=0.1mol
C.已知氢气的热值为143kJ•g-1,则氢气充分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H2(g)+O2(g)=H2O(l) ΔH=-286kJ•mol−1
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火柴头燃烧产生的SO2气体,当10mL0.1mol•L-1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刚好褪色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0025NA
人体血液中维持着CO2、O2及pH等指标的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可以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反应:CO+HbO2⇌O2+HbCO,当发生CO中毒时,平衡向右移动,使人体组织局部氧气浓度过高而中毒
B.在血液中血红蛋白与氧气存在以下平衡:Hb+O2⇌HbO2,在含氧量低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量高的地方与氧分离
C.人体血液中的Fe2+在血液酸碱平衡中起着主要的缓冲调节作用
D.人体血液发生酸中毒时可以注射一定浓度的NaHCO3液缓解
储氢可借助有机物,如利用环己烷和苯之间的可逆反应来实现脱氢和加氢:C6H12(g)⇌C6H6(g)+3H2(g)。一定条件下,下图装置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多孔惰性电极D为阴极
B.从多孔惰性电极E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C.高分子电解质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D.上述装置中生成目标产物的电极反应式为C6H6+6H++6e-=C6H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1mol•L-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CH3COO-数目增多,c(OH-)增大
B.室温下,NaHSO3溶液的pH<7,说明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
C.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由该理论可知:NaHCO3、H2O、Al(OH)3均可称为酸碱两性物质
D.25℃时0.1mol•L-1的H2S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当溶液中存在:c(Na+)=c(S2-)+c(HS-)+c(H2S)时,溶液的主要溶质为Na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