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制取并探究氨气性质,按下列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1)实验室制取氨气选用图中a发生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氨气选用图中b发生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B装置中的干燥剂可选用________(填“碱石灰”或“浓硫酸”)。
(3)气体通过C、D装置时,试纸颜色会发生变化的是____(填“C”或“D”)。
(4)当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E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5)F装置中倒置漏斗的作用__________
(6)工业上硝酸的制备和自然界中的硝酸的生成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区别。路线Ⅰ、Ⅱ、Ⅲ是雷电高能固氮过程中硝酸的生成途径:
写出①③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7)将11.2 g的Mg-Cu混合物完全溶解于足量的硝酸中,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x(假定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21.4g沉淀。根据题意推断气体x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___。
A.0.3 mol NO2和0.3 mol NO B.0.2 mol NO2和0.1 mol N2O4
C.0.6 mol NO D.0.1molNO、0.2 mol NO2和0.05 mol N2O4
(1)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硝酸铵溶于水 ④碳酸钙分解 ⑤H2在Cl2中燃烧 ⑥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 ⑦NH4Cl晶体与Ba(OH)2•8H2O混合搅拌
(2)在25℃、101kPa的条件下,断裂1mol H—H键吸收436 kJ能量,断裂1 mol Cl—Cl键吸收243 kJ能量,形成1mol H—Cl键放出431 kJ能量。该条件下H2+Cl2=2HCl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用如图表示:
现有1 mol H2和1 mol Cl2在25℃、101 kPa下完全反应。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②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___(填“>”或“<”)生成物的总能量。
(3)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工业上常采用催化还原法和碱吸收法处理SO2气体。如图所示:
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的能量变化和1 mol S(g)燃烧的能量变化。在催化剂作用下,CH4可以还原SO2生成单质S(g)、H2O(g)和CO2,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几种含硅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_________;
B→E:_________。
②写出下列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D→C_________。
(5)Mg6Si4O10(OH)8用氧化物的形式可表示为________。
下列关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等质量的红磷和白磷完全燃烧生成P2O5(s)放出热量相同
B.2Na+2H2O=2NaOH+H2↑,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C.中和热的实验过程中,环形玻璃搅拌棒材料若用铜代替,则测出的中和热数值偏小
D.化学键的断裂是吸热过程,并且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A.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若将含0.5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kJ
B.由4P(s,红磷)=P4(s,白磷):△H>0可知,白磷的热稳定性比红磷大
C.已知2H2(g)+O2(g)=2H2O(g);△H=﹣483.6kJ·mol﹣1,则H2的燃烧热等于241.8 kJ·mol﹣1
D.己知:S(g)+O2(g)=SO2(g);△H1及S(s)+O2(g)===SO2(g):△H2,则△H1<△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SiO2和CO2两者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②铵盐不稳定,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
③由于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因此不能用铁罐存浓硫酸
④浓硝酸不稳定,实验保存在无色试剂瓶中
⑤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
⑥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可用碱石灰或CaCl2干燥
⑦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强氧化性
⑧硅晶体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可制作计算机芯片
A.无 B.1个 C.2个 D.3个
用石油和煤可以得到有机化工生产中需要的众多原料,例如由石油得到的乙烯和由煤得到的苯可制聚苯乙烯。生产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裂解可以从石油中获得更多的乙烯
B. 通过煤的干馏不能直接得到纯净的苯
C. 制聚苯乙烯的反应①为加成反应
D. 反应①②③的原子利用率都达到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