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近代化学工业的基础是“三酸两碱”,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人通过煅烧绿矾并将产生的气...

近代化学工业的基础是三酸两碱,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人通过煅烧绿矾并将产生的气体溶于水中的方法制得硫酸,该法制备硫酸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Ⅰ:2FeSO4·7H2OFe2O3+SO2↑+SO3↑+14H2O↑

反应Ⅱ:SO3+H2O=H2SO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22.4L时,转移1mol电子

B.6.4gSO2中所含的质子数与6.4gSO3中所含的质子数相等

C.SO2SO3的中心原子杂化类型不同

D.目前,工业上制硫酸的吸收阶段是采用浓硫酸吸收SO3

 

AC 【解析】 A.当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22.4L时,气体物质的量:,反应Ⅰ:2FeSO4·7H2OFe2O3+SO2↑+SO3↑+14H2O↑,得到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和水为液体,气体为二氧化硫,生成1mol二氧化硫气体电子转移2mol,A错误; B.二氧化硫分子中质子数,16+2×8=32,三氧化硫质子数=16+3×8=40,6.4g SO2中所含的质子数=,6.4g SO3中所含的质子数= ,B正确; C.SO2的价层电子对个数=,SO3中价层电子对个数=,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知,SO2和SO3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相同,VSEPR模型相同,C错误; D.吸收塔中SO3如果用水吸收,发生反应:SO3+H2O═H2SO4,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易导致酸雾形成,阻隔在三氧化硫和水之间,阻碍水对三氧化硫的吸收;而浓硫酸的沸点高,难以气化,不会形成酸雾,同时三氧化硫易溶于浓硫酸,所以工业上从吸收塔顶部喷洒浓硫酸作吸收液,最终得到“发烟”硫酸,D正确; 故答案选A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氮氧化物(NOx)是有毒的大气污染物,研究发现,可以采用如图装置有效去除氮的氧化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t电极IIPt电极I电势低

B.电解过程中,Pt电极I上发生反应:2HSO+2e-=S2O+2OH-

C.电解过程中,左极室pH会逐渐减小

D.转移1mol电子时,吸收塔中消耗0.5molS2O

 

查看答案

实验室可利用硫酸厂废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4·7H2O),聚铁的化学式可表示为[Fe2(OH)n(SO4)30.5n]m,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炉渣中FeS与稀硫酸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S+3O2+12H+=4Fe3++4S+6H2O

B.气体M的成分是SO2,通入H2O2溶液得到硫酸,可循环使用

C.向溶液X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Y,再经蒸干即得绿矾

D.溶液ZpH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若其pH偏小,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小

 

查看答案

实验室常利用难挥发性酸制备易挥发性酸的原理,用浓硫酸与硝石(NaNO3)反应制备HNO3,反应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温度如果过高,制得HNO3可能会呈现黄色

B.反应方程式为:NaNO3 + H2SO4()NaHSO4 + HNO3

C.可从实验室中选无色透明洁净的试剂瓶盛装制得的硝酸

D.曲颈甑不适宜制备沸点过低的物质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

无现象

淀粉未发生水解

B

Fe(NO3)2晶体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

Fe(NO3)2晶体已氧化变质

C

10mL0.1mol/LNaOH溶液中加入1mL0.1mol/LMgCl2溶液,再向混合液中滴加0.1mol/LCuCl2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Ksp[Cu(OH)2]Ksp[Mg(OH)2]

D

向溴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静置,分液

分液前溶液分层,均为无色

溴苯中的液溴被除去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俗名为臭碱的硫化钠广泛应用于冶金染料、皮革、电镀等工业。硫化钠的一种制备方法是Na2SO4+2CNa2S+2C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Na2SO4Na2S均为离子晶体,晶体中每个SOS2-周围均有2Na+

B.C(金刚石)属于共价晶体,1mol该晶体中含的σ键数目为4NA

C.生成1mol氧化产物时转移电子数为4NA

D.标准状况下22.4LCO2中含π键的数目为NA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