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组同学为研究 NaHCO3 溶液加热时的 pH 变化及其原因,在 10℃时加热NaHCO3 溶液,并记录 pH 如下:
温度(℃) | 10 | 20 | 30 | 加热煮沸后冷却到 50℃ |
pH | 8.3 | 8.4 | 8.5 | 8.8 |
(1)甲同学认为,该溶液的 pH 升高的原因是的水解程度增大,故碱性增强,NaHCO3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2)乙同学认为,溶液 pH 升高的原因是NaHCO3 受热分解,生成了 Na2CO3,并推断 Na2CO3的水解程度_______________(填“>”或“<”)NaHCO3。
(3)丙、丁同学进行实验如下:
①丙:向少量加热煮沸的溶液和未经加热的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试剂 X 后,观察到前者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因此他认为______ (填“甲”或“乙”)的判断正确。其中试剂 X 是________(填序号)。
a.Ba(OH)2 溶液 b. BaCl2 溶液 c. NaOH 溶液 d. 澄清石灰水
②丁:将加热至 30℃的 NaHCO3 溶液恢复至 10℃,测其 pH=8.3。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降低大气中 CO2 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 CO2,已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 CO2 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 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 CO2 和 3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kJ/mol。测得CO2 和 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1)在恒温恒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_________(选填字母)
A.体系压强不再改变 B.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C.CO2 的浓度不再改变 D.v 正(CO2)= v 逆(H2)
(2)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________mol/(L·min)。
(3)在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 2 位)。
(4)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体系中 n(CH3OH)/n(CO2)增大的是_________(选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充入 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 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去 D.再充入 1mol H2
(5)当反应达到平衡时,H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1,然后向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 H2,待反应再一次达到平衡后,H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2,则 c1________________c2(填“>”、“<”或“=”)。
亚硫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为检验某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通常以1kg样品中含的质量计),某研究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I.称取样品W g;
II.向样品中加人足量稀硫酸:
III.将II中产生的,用足量溶液吸收;
IV.将III所得硫酸溶夜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
V.数据处理。
(1)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写出与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2)步骤中H2O2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N中可选用的指示剂为__________。下图显示滴定终点时,滴定管(量程为25mL)读数为_______________。
(4)步骤IV中消耗溶液V mL,则1 kg样品中含的质量是__________g(用含W、V的代数式表示)。
(5)此实验方案测得亚硫酸盐含量偏低,步骤II会产生该误差,请说明理由。(写出2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温下,两种溶液① 0.1 mol/L NH3·H2O ② 0.1 mol/L NH4Cl 中:
(1)溶液①的 pH_______7(填“>”、“<”或“=”),其原因是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溶液②呈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可以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NH4Cl 的水解。
(3)两种溶液中 c( ) 的大小为_____(填字母)。
a.两种溶液中 c() 都等于 0.1 mol/L
b.两种溶液中 c() 都小于 0.1 mol/L
c.NH4Cl 溶液中 c() 小于 NH3·H2O 溶液中 c()
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组装如下图所示装置,请回答: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该装置是将____(填能量转化的形式),符合该装置的化学反应类型一定是____反应。
(2)若 a 为锌片,b 为铜片,左右两侧烧杯中分别盛有ZnSO4溶液和CuSO4 溶液,则 b 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a 极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导线中电子流动的 方向是_____(用“a→b”或“b→a”表示),盐桥中的阳离子向______(填“a”或“b”) 极方向移动。
(3)另一种原电池乙如下图所示装置,甲、乙两种原电池中可更有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______(填“甲”或“乙”),其原因是_____。
已知: (1)Fe2O3(s)+C(s)=CO2(g)+2Fe(s),ΔH=+234.1kJ•mol-1
则的ΔH是( )
A.-824.4 kJ•mol-1 B.-627.6kJ•mol-1 C.-744.7kJ•mol-1 D.-169.4kJ•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