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CO2甲烷化是一种实现CO2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 Ⅰ.热化学转化 CO2甲烷化...

CO2甲烷化是一种实现CO2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

Ⅰ.热化学转化

CO2甲烷化过程发生反应:CO2(g)+4H2(g) CH4(g)+2H2O(g)ΔH

(1)每生成1mol CH4(g),放热165 kJ,则ΔH______

(2)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______。温度升高,K______(增大减小”)

(3)其他条件不变时,一段时间内,压强对CO2的转化率及CH4的选择性的影响如下图。

注:选择性=转化为目标产物的原料量÷原料总的转化量

CO2甲烷化反应选择0.1MPa而不选择更高压强的原因是______

Ⅱ.电化学转化

多晶Cu可高效催化CO2甲烷化,电解CO2制备CH4的原理示意图如下。电解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0℃左右,持续通入CO2。阴、阳极室的KHCO3溶液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4)多晶Cu______(”)极。

(5)结合电极反应式,说明阴极室KHCO3溶液浓度基本不变的原因:______

(6)上述电解过程中采取了______措施(2条即可)使CO2优先于H+放电。

 

-165 kJ·mol−1 c(CH4)·c2(H2O)/[c(CO2)·c4(H2)] 减小 在0.1MPa,CO2的转化率及CH4的选择性较高,加压CO2的转化率及CH4的选择性变化不大,且加压会增大投资和能耗 阴 阴极发生反应:9CO2+8e−+6H2O ==CH4+8HCO3−,每转移8 mol电子,阴极生成8 mol HCO3−,又有8 molHCO3−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阳极室,且K+的浓度不变,所以阴极室的KHCO3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以pH≈8的KHCO3溶液为电解液;温度控制在10℃左右;持续通入CO2;用多晶铜作阴极等 【解析】 (1)根据反应放热分析解答; (2)发生的反应为CO2(g)+4H2(g)CH4(g)+2H2O(g)ΔH=-165 kJ·mol−1,据此书写平衡常数的表达式,结合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分析判断; (3)根据图像,压强大于0.1MPa,CO2的转化率几乎不变,CH4的选择性增加很少,结合生产成本分析解答; (4)多晶铜电极区,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根据发生的反应的类型分析解答; (5)结合阴极反应式和阴离子交换膜的作用分析解答; (6)可以从温度对气体的溶解度、阴离子交换膜的作用等角度分析解答。 (1)方程式中CH4的系数=1,反应放热,因此方程式对应的ΔH=-165 kJ·mol−1,故答案为-165 kJ·mol−1; (2)CO2(g)+4H2(g)CH4(g)+2H2O(g)ΔH=-165 kJ·mol−1,平衡常数K=;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3)根据图像,压强大于0.1MPa,CO2的转化率几乎不变,CH4的选择性增加很少,为节约成本,应该选择0.1MPa,故答案为在0.1MPa,CO2的转化率及CH4的选择性较高,加压CO2的转化率及CH4的选择性变化不大,且加压会增大投资和能耗; (4)多晶铜电极区,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C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因此铜为阴极,故答案为阴; (5)阴极反应式9CO2+8e−+6H2O=CH4+8HCO3−,阴极生成HCO3−,电路中每转移8 mol电子,阴极生成8 mol HCO3−,同时有8 molHCO3−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阳极室,且K+的浓度不变,所以阴极室的HCO3−浓度基本保持不变,故答案为阴极反应式9CO2+8e−+6H2O =CH4+8HCO3−,每转移8 mol电子,阴极生成8 mol HCO3−,又有8 molHCO3−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阳极室,且K+的浓度不变,所以阴极室的KHCO3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6)①降低温度,能够提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提高二氧化碳的氧化性,有利于二氧化碳放电;②采取阴离子交换膜,阳极区中氢氧根放电,氢离子浓度增大,能够防止阳极区生成的氢离子移向阴极,可以防止阴极区氢离子浓度增大,使CO2优先于H+放电;③将溶液调节成碱性,降低阴极区氢离子浓度,降低氢离子氧化性,通过二氧化碳的氧化性,有利于二氧化碳放电,故答案为以pH≈8的KHCO3溶液为电解液;温度控制在10℃左右;持续通入CO2;用多晶铜作阴极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小组同学为研究 NaHCO3 溶液加热时的 pH 变化及其原因,在 10℃时加热NaHCO3 溶液,并记录 pH 如下:

温度()

10

20

30

加热煮沸后冷却到 50

pH

8.3

8.4

8.5

8.8

 

 

(1)甲同学认为,该溶液的 pH 升高的原因是的水解程度增大,故碱性增强,NaHCO3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2)乙同学认为,溶液 pH 升高的原因是NaHCO3 受热分解,生成了 Na2CO3,并推断 Na2CO3的水解程度_______________(”)NaHCO3

(3)丙、丁同学进行实验如下:

①丙:向少量加热煮沸的溶液和未经加热的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试剂 X 后,观察到前者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因此他认为______ (”)的判断正确。其中试剂 X ________(填序号)

aBa(OH)2 溶液    b. BaCl2 溶液      c. NaOH 溶液            d. 澄清石灰水

②丁:将加热至 30℃的 NaHCO3 溶液恢复至 10℃,测其 pH=8.3。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降低大气中 CO2 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 CO2,已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 CO2 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 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 CO2 3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kJ/mol。测得CO2 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1)在恒温恒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_________(选填字母)

A.体系压强不再改变    B.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CCO2 的浓度不再改变    Dv (CO2)= v (H2)

(2)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________mol/(L·min)

(3)在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 2 )

(4)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体系中 n(CH3OH)/n(CO2)增大的是_________(选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充入 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 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去   D.再充入 1mol H2

(5)当反应达到平衡时,H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1,然后向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 H2,待反应再一次达到平衡后,H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2,则 c1________________c2(“>”“<””)

 

查看答案

亚硫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为检验某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通常以1kg样品中含的质量计),某研究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I.称取样品W g;

II.向样品中加人足量稀硫酸:

III.II中产生的,用足量溶液吸收;

IV.III所得硫酸溶夜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

V.数据处理。

(1)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写出与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2)步骤中H2O2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N中可选用的指示剂为__________。下图显示滴定终点时,滴定管(量程为25mL)读数为_______________

(4)步骤IV中消耗溶液V mL,1 kg样品中含的质量是__________g(用含WV的代数式表示)

(5)此实验方案测得亚硫酸盐含量偏低,步骤II会产生该误差,请说明理由。(写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常温下,两种溶液① 0.1 mol/L NH3·H2 0.1 mol/L NH4Cl 中:

(1)溶液①的 pH_______7(”),其原因是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溶液②呈_______(”)。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可以_______(促进抑制”)NH4Cl 的水解。

(3)两种溶液中 c( ) 的大小为_____(填字母)

a.两种溶液中 c() 都等于 0.1 mol/L

b.两种溶液中 c() 都小于 0.1 mol/L

cNH4Cl 溶液中 c(小于 NH3·H2O 溶液中 c()

 

查看答案

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组装如下图所示装置,请回答: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该装置是将____(填能量转化的形式),符合该装置的化学反应类型一定是____反应。

(2) a 为锌片,b 为铜片,左右两侧烧杯中分别盛有ZnSO4溶液和CuSO4 溶液,则 b 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a 极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导线中电子流动的 方向是_____(“a→b”“b→a”表示),盐桥中的阳离子向______(“a”“b”) 极方向移动。

(3)另一种原电池乙如下图所示装置,甲、乙两种原电池中可更有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______(”),其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