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NaCl B.NH3·H2O C.H2SO4 D.NaOH
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符合图的是
A.CH4 燃烧
B.食物腐败变质
C.NaOH 溶液滴定 HCl 溶液
D.Ba(OH)2·8H2O与 NH4Cl 反应制冷
实施垃圾分类,节约使用资源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废旧铅蓄电池属于
A.厨余垃圾 B.可回收物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NaNO2是常用的一种防腐剂,其中+3价的N具有一定的氧化性。某实验小组利用以下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制备NaNO2,并探究其性质。
I.制备NaNO2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B中选用漏斗替代长直导管的优点是______。
(3)为检验B中制得NaNO2,甲进行以下实验:
序号 | 试管 | 操作 | 现象 |
① | 2mLB中溶液 | 加2mL0.1mol/LKI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 不变蓝 |
② | 2mLB中溶液 | 滴加几滴H2SO4至pH=5,加2mL0.1mol/LKI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 变蓝 |
③ | 2mLH2O | 滴加几滴H2SO4至pH=5,加2mL0.1mol/LKI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 不变蓝 |
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
(4)乙认为上述3组实验无法证明B中一定含NaNO2,还需补充实验,理由是______。
II.探究NaNO2的性质
装置 | 操作 | 现象 |
取10mL1mol/LNaNO2溶液于试剂瓶中,加入几滴H2SO4酸化,再加入10mL1mol·L-1FeSO4溶液,迅速塞上橡胶塞,缓缓通入足量O2。 | i.溶液迅速变为棕色; ii.溶液逐渐变浅,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上方为浅红棕色。 iii.最终形成棕褐色溶液。 |
资料:i.Fe2+遇NO会形成[Fe(NO)]2+,该离子在溶液中呈棕色。
ii.HNO2在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产生NO和NO2气体。
(5)现象i溶液变为棕色的原因是______。
(6)已知现象ii棕色溶液变浅是由于生成了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研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和速率变化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角度。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旧的化学键断裂会_____能量;新的化学键形成会_____能量。(填“放出”或“吸收”)
(2)用铝热法可冶炼铁,其反应为:Fe2O3+2Al2Fe+Al2O3,属于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填“>”、“=”或“<”)生成物的总能量。在该反应中,若消耗了1molAl,则理论上可炼制Fe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3)为探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某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Ⅰ | 装置Ⅱ |
①装置Ⅰ中,Fe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②装置Ⅱ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③关于装置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H+在Cu表面被还原,产生气泡
b.电流从Zn片经导线流向Cu片
c.电子从Zn片经导线流向Cu片
d.Zn和Cu的都是电极材料,也都参与电极反应
(4)某兴趣小组将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到少量稀盐酸中进行实验,实验测得氢气的产生速率变化情况如图曲线所示,对该曲线的解释中正确的是_____。
A.从t1→t2的原因是镁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体系温度升高
B.从t1→t2的原因水蒸发,致使酸的浓度升高
C.从t2→t3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镁条的质量下降
D.从t2→t3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H+的浓度逐渐下降
X、Y、Z、R、W为常见的主族元素,根据下表信息回答问题:
元素 |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信息 |
X | 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稀有气体元素不参与比较) |
Y | +3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 |
Z | 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的电子数相等 |
R | 与Z同周期,主要化合价为−1、+7 |
W | 原子结构示意图:
|
(1)写出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元素W在周期表中位置_____。
(2)Y、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_____>_____(填化学式)。
(3)用电子式表示X和R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
(4)下列对于W及其化合物的推断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W的最低负化合价与R的最低负化合价相同
②W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R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③W的单质可与X和R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④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R的强
(5)为验证卤族部分元素单质氧化性的递变规律,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A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②棉花中浸有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为验证Br2与I2的氧化性强弱:通入一定量R的单质,充分反应后,将A中液体滴入试管内,取下试管,充分振荡、静置,可观察到_____。该实验必须控制加入的R单质的量,否则得不出Br2的氧化性比I2强。理由是______。
④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卤族元素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______。